青山民族风情园建设项目申报材料.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项 目 概 要 项目名称:青山民族风情园建设 项目实施单位:息烽县青山苗族乡人民政府 项目实施单位法人代表:王芳 项目主管单位: 息烽县农业局 项目主管单位法人代表:杨朝宏 技术依托单位:息烽县旅游文体广播电视局 技术依托单位技术负责人:朱登麟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类别:其他 项目建设地点:息烽县青山苗族乡青山村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民居改造150户; 2、民族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民族商品展厅、斗牛场、斗鸡场、斗鸟场、射弩场、看台、祭祀台、文化长廊、对歌台、停车场、篮球场、环境绿化美化),共4.4156万平方米; 3、民族旅游商品,民族手工刺秀作坊扶持5户、苗家灰豆腐生产加工作坊5户、苗家米酒生产加工作坊3户; 4、民族文化队伍建设,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歌舞、文化、双语班、旅游商品开发等100人次; 5、污水处理工程1个,管道建设4千米; 项目建设期限:一年 项 目 申 请 理 由 和 条 件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1、乡村旅游区情况 青山苗族乡休闲、度假、养生、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区位于息烽县城西南部,距县城21公里,地处红色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息烽集中营西南部,距景区15公路。青山苗族乡东被永靖镇的河丰村和坪上村相连,南与石硐乡的南桥村、新寨村、石硐村相连,西与九庄镇梨树坡村民组接壤,北与西山的胜利村、猪场村为邻,由于五大山脉向东将全乡分割成四槽、四坝,受地质地貌的影响,土壤多为石灰岩发育的黄壤或黄棕壤,土层深厚,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矿和铀矿,青山苗族乡的地形走势,西部高,东部低。境内气候温和,平均日照1300小时左右,年降雨量1100毫米,雨量充沛,平均海拔1260米,属亚热带干旱型气候。 2005年以来,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息烽集中营景点的带动效应和青山苗族乡原生态苗族文化、苗家风俗民情和农业观光等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抓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机遇和青山苗族乡自身实际情况,以市场化、差异化、规范化、特色化的要求,坚持“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一村一特、一景’”的发展理念,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以旅游助农、城乡互动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2、项目实施村基本情况 青山苗族乡青山村位于青山苗族乡中部,是乡政府所在地,平均海拔1300米,有12个村民组,407户1531人,其中少数民族928人,劳动力738人;有耕地面积2330亩,其中田485亩,人均0.37亩,土1845亩,人均1.42亩;有林地1010亩,人均0.78亩。目前,全村除2村民组外,其余10个村民组已经通公路,村内有乡人民政府等机关单位,有中学、小学、和小学点各一个,适龄儿童入学率98%。 全村以粮食种植为主,主要生产玉米、马铃薯、水稻等,有少数的蔬菜出售,群众经济来源比较单一。全村人均纯收入2260元,人均产粮800公斤。该村目前人均纯收入2260元,有贫困人口38户121人,其中特困户8户32人。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青山苗族乡具有苗家独特的民族文化,目前苗族民俗文化只整理了一部分,还有更多民族民俗文化没有得到展示和整理,这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随着青山苗族乡乡村旅游的发展,当地村民急切盼望能开发村寨的旅游资源,打造具有民族特色与生态特色交相辉映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来保护、收集和整理苗家民族风情文化。一直以来,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的不配套,服务功也不完善,硬件不“硬”。当地群众长期以来经济收入来源单一,资金积累差,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能力弱,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当地村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和能力,打造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通过改善村寨村居的人居环境,提高当地村民的综合素质,发展乡村旅游增加群众收入,实现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是一项功在千秋,利在当地的事业,也是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是区位交通便利,市场条件好,可进入性强。从青山村的区位来看,与息城相距21公里,与红色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中营相距15公里,两地间15分钟的车程,又是乡政府所在地,有息九、金马公路穿境而过,具有较好的交通条件。 二是境内气候温和,是度假、休闲、养生之地。村境内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气候,平均日照1300小时左右,年降雨量1100毫米,雨量充沛,平均海拔1260米,青山苗族乡具有独特的苗家民俗风情等资源,更适合发展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之地。 三是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青山村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宋朝时期,苗族同胞就在青山居住,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最著名的是青山村的苗族手工刺秀,工艺古朴,花纹清雅,有插花秀和十字秀等。少数民族的舞蹈独具特色,主要有《芦笙舞》、《板凳舞》、《唢呐舞》等,这些舞蹈极具原生态特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356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