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散体结构 碎裂结构岩体边坡 * * * 不是不会计算,而失稳模型判断有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滑坡灾害体基本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滑坡灾害体基本特征 分布特征、规模及主要变形特征 (1)分布特征、规模 * 裂缝示意 * 滑体变形特征 滑体变形破坏主要产生于滑体东部,顺新建移民小区公路外侧分布,形成东西宽约250m、纵向长150m的变形破坏区。 古滑体分为未变形区(I)、轻微变形区(II)、弱变形区(III)和强变形区(IV)四个区域,如图所示。 * 变形区 * 滑坡体稳定性评价 计算剖面选用地质剖面3—3’ 经计算,其稳定系数FOS=1.1246,稳定系数大于1,表明轻微变形区整体是处于稳定状态。其公路内侧房屋的轻微变形是由于弱变形区发生滑动,导致12条块处地下水位下降,使12、11条块渗透压力增大所至。 通过分析,万州区大河坝滑坡整体是稳定的,人工活动和雨季水的作用是滑坡体局部变形失稳的诱发因素。弱变形区的变形是自身的稳定性差,它的变形或蠕滑受轻微变形区的影响较小。 * 滑坡数值模拟分析 滑坡稳定性数值分析方法较多,如有限单元法、边界元法、有限差分法等,但目前而言,有限单元法在滑坡稳定计算中是最为成熟而广泛应用,因此应用平面弹塑性有限元法对治理与不治理两种情况位移应力情况作一简单分析比较,以研究治理工程的效果。 数值模拟方法的选择 * 计算参数、计算模型及数值模拟网格划分 计算采用Ansys软件进行平面计算分析,岩土材料强度准则采用D-P准则,抗滑桩假设为弹性体,计算参数是根据勘察成果及经验进行取值 * 网格单元划分 计算中取3-3地质剖面作为典型计算剖面,整个范围长192.75m,最高为49.41m,滑带土取0.3m厚,单元采用三角形六节点单元,有限元网格划分有2347个单元,节点总数为4902个,网格单元划分情况如图。 模型的左右边界的水平位移被约束,底面边界沿垂直方向约束位移。 地表建筑荷载,砖混每层每平方米14kN,即四层为56kN/m2。 有限元计算分步、分工况进行,以模拟天然状态下和饱和状态无抗滑设施的边坡情况,及有抗滑设施的边坡情况。 * 计算结果分析 天然状态下的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等值线云图。 由图中可知,古滑体岩土在自重及地表荷载继续作用下,产生的最大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分别为8.6cm和39.3cm。 * 上图为天然状态下边坡岩土体产生的塑性区情况图,从图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地表荷载作用下的古滑体内部产生了一定的塑性变形。 * 饱和状态下无抗滑设施时 左图分别是饱和状态下无抗滑设施时的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等值线云图。由图中可知,古滑体岩土在降雨时,岩土性质进一步弱化,物理力学参数降低,在自重及地表荷载继续作用下,从而使建筑场地范围内地基土发生了较大位移,最大的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分别为26.8cm和56.8cm,饱和状态条件下比天然状态条件下的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新增值分别为18.6cm和17.5。由此也说明了水对岩土体的弱化作用致使古滑体的进一步滑移,且直接导致了建筑场地范围内地基土的变形不均衡,致使房屋及公路路面开裂。 * 饱和状态下无抗滑设施时 上图为饱和状态下无抗滑设施时岩土体产生的塑性区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岩土体性质在弱化后,在建筑场地范围内地基土的塑性变形进一步扩大化,基本贯穿了地表建筑物附加应力作用范围。由此可见,该滑坡若不治理,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 饱和状态下设了抗滑桩时的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等值线云图 * 饱和状态下、设置抗滑桩后 由图可知,在临近建筑场地设置了抗滑桩后,即使古滑体岩土在降雨时,岩土性质进一步弱化,物理力学参数也随之降低,在自重及地表荷载继续作用下,岩土体继续要发生变形,但由于抗滑桩的有效阻滑作用,从而使建筑场地范围内地基土的位移比无抗滑结构时的位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滑体前缘的水平位移成了整个位移场中的最大水平位移,而建筑场地范围内地基土的水平方向和竖向方向的位移最大值分别为9.3cm和40.6cm,比天然状态下的位移分别新增0.7cm和1.3cm。显然,设置抗滑桩后其治理效果是明显的,且由于滑坡治理是综合治理,排水治理必将是有效的,因此,经治理后,即使在降雨条件下,岩土体的弱化现象是必将是有限的,所以滑坡工程综合治理效果将是显而易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保安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标 ).doc
- Petrel中文操作手册.pdf VIP
- DB37∕T 5118-2018 市政工程资料管理标准.docx
- 拭子擦拭取样方法验证方案(回收率研究).pdf VIP
- 机电安装工程培训课件.pptx VIP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全章)》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千古奇文《渔樵问对》.pdf VIP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pdf VIP
- Siemens 西门子工业 SIMATIC ET 200SP CM CAN SIMATIC ET 200SP CM CAN 使用手册.pdf
- 假钞识别培训课件内容.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