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总论
(一)项目名称::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石漠化典型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书
(二)项目承办单位:巴马瑶族自治县林业局
(三)项目主管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河池市林业局。
(四)项目负责人:谭忠敏
(五)项目实施地点:9个乡62个行政村
(六)项目规模:实施面积23.35万亩,其中植树造林0.85万亩,封山育林面积22.5万亩。
(七)项目总投资:233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864万元,县配套(包括农民投工投劳折款)466万元。
(八)项目建设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项目背景及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巴马瑶族自治县背景
1、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
1.1地理位置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东径106(51(18(-107(32(41(之间,北纬23(49(53(-24(23(26(之间,东邻大化县,南接平果、田东、田阳三县,西与百色市、凌云县接壤,北连东兰、凤山两县。
1.2地貌特征
自治县境内山岗林立,素有万岗之称。境内地貌千姿百态,峰丛叠嶂。整个地形为三面高中间低,境内海拔高度一般在300-800米。北部及西南部为喀斯特地形,为岩溶地貌,西北部为中、低山地貌,东南部为丘陵地貌。
岩溶地貌为自治县境内主要地貌类型,属峰丛洼地类。面积107.05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7.2%。岩溶地貌的特点为石山基座相连,山体高大,崇山峻岭,地势险要,山峰海拔高度多在600米至900米之间,山体表露岩石多,穿山洞、天生桥、天坑、落水井、漏斗、峰丛洼地、峰林谷地、碟形洼地等喀斯特地貌。岩石多,泥土少,耕地缺乏,无后备耕地资源。地表无河流,地下暗流多,但埋藏深,易旱易涝,人蓄饮水困难。
丘陵山前地貌。面积117.81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9.6%。该区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区域内有盘阳河、灵岐河、巴王河、巴马河、龙洪河、元吉河等小河流经,土体厚深、肥沃,丘间谷地广阔,水田多且灌溉良好。
中低山地貌。以砂岩、页岩为基岩,山体切割深,山势高陡,生物、气候植被变异较大,森林的覆盖率较高。水源丰富,沟、溪、涧众多,是自治县内的水源地。土壤多属砂壤质,土体深厚肥沃,面积为68.8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23.2%。山体一般为海拔700米至1200米,是自治县内温凉区,年平均气温比中部、南部低2.7℃,俗称“高寒山区”。
1.3气候
巴马县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夏热冬暖,雨量充沛,年均气温20.4℃,极端最低气温为-3.3℃,极端最高气温38.4℃。年平均日照1552.9小时,比邻县的凤山和大化多,年日照百分率为35%,无霜期为337-359天。年均降水量1557.4mm,3月-10月份各地作物生长季节的历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m-1700mm之间,占年降水量的91%-96%。年均蒸发量1459mm。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年相对湿度79%。气候条件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
1.4动植物资源
巴马县动植物资源丰富。在我县大石山区及自然丛林中憩息着大南蛇、猴子、穿山甲、苏门羚、野鸡、猴面鹰、猫头鹰、哈蚧等19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憩息着野兔、飞虎、箭猪、中华竹鼠、旱獭、果子狸、野猫、半斤鸡、布谷鸟、啄木鸟、百花蛇、广蛇、山蚂拐、树蛙等43种广西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森林树种分有54科,420种。森林植被中天然林主要有壳斗科、山茶科、金缕梅科、桦木科、桑科、豆科、樟科、松科、木兰科等。其中珍贵树种有擎天树、观光木、金丝李、枧木、黄连木、蒜头果等。人工植被有杉木、马尾松、湿地松、香椿、苦楝及油茶等经济果木林。灌木植被有桃金娘、野牡丹、盐肤木、牛奶果、短翅黄杞等。草本植被有黄茅、五节芒、芒草、莠竹、铁芒箕、乌毛蕨等。
2、石漠化区域现状
我县大石山主要分布在东山、西山、2个乡全乡,凤凰乡的凤凰村、长和村、德纳村,巴马镇的介莫村、巴马村、盘阳村、法福村、练乡村、龙洪村,燕洞乡的龙田村、龙凤村、龙甲村、同合村、交乐村,所略乡的尚勤村、百久村、弄中村、弄阳村、龙凤村、所圩村、六能村、弄神村;甲篆乡的百马村、拉高村、甲篆村、松吉村、平安村、坡月村、仁乡村、兴仁村、好合村;那社乡的东烈村、大洛村、那乙村;那桃乡的民安村、班交村、平林村等62个村。全县石山岩溶面积107.05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7.2%比国家划分岩溶地区县域规定标准超过10.2%,是岩溶地区县,也是石漠化的典型地区。全县石漠化面积73.05万亩,且属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地面岩溶异常发育,属世界北回归线生态脆弱区。是贫困农民集中居住区域,人口7.44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34.4%。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59万人,占25.9%。该区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发展缓慢、生存条件和医疗卫生状况极差,交通通讯闭塞水缺乏,电不通,生产水平低下刀耕火种,粮食产量低。
3、社会、经济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