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物理第二章--PN结.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半导体器件物理 第二章 P-N结 科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中心 引言 • PN结是几乎所有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单元。除金 属-半导体接触器件外,所有结型器件都由PN 结构成。PN结本身也是一种器件-整流器。PN 结含有丰富的物理知识,掌握PN结的物理原理 是学习其它半导体器件器件物理的基础。 • 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实现冶金学接触(原 子级接触)所形成的结构叫做PN结。 • 任何两种物质(绝缘体除外)的冶金学接触都 称为结(junction),有时也叫做接触(conta ct). 2010-1-5 科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中心 2 引言 • 由同种物质构成的结叫做同质结(如硅)。 • 由不同种物质构成的结叫做异质结(如硅和锗) • 由同种导电类型的物质构成的结叫做同型结(如P- 硅和P-型硅、P-硅和P-型锗)。 • 由不同种导电类型的物质构成的结叫做异型结(如 P-硅和N-硅、P-硅和N-锗)。因此PN结有同型同质 结、同型异质结、异型同质结和异型异质结之分。 • 广义地说,金属和半导体接触也是异质结,不过为 了意义更明确,把它们叫做金属-半导体接触或金 属-半导体结(M-S结)。 2010-1-5 科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中心 3 引言 • 70年代以来,制备结的主要技术是硅平面工艺。硅平 面工艺包括以下主要的工艺技术: • 1950年美国人奥尔(R.Ohl)和肖克莱(Shockley)发明 的离子注入工艺。 • 1956年美国人富勒(C.S.Fuller)发明的扩散工艺。 • 1960年卢尔(H.H.Loor)和克里斯坦森(Christenson) 发明的外延工艺。 • 1970年斯皮勒(E.Spiller)和卡斯特兰尼(E.Castell ani)发明的光刻工艺。正是光刻工艺的出现才使硅器 件制造技术进入平面工艺技术时代,才有大规模集成 电路和微电子学飞速发展的今天。 • 上述工艺和真空镀膜技术,氧化技术加上测试,封装 工艺等构成了硅平面工艺的主体。 2010-1-5 科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中心 4 氧化工艺: 1957年人们发现硅表面的二氧化硅层具有阻止杂质向硅内扩散的 作用。这一发现直接导致了硅平面工艺技术的出现。 在集成电路中二氧化硅薄膜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五条: (1)对杂质扩散的掩蔽作用; (2)作为MOS器件的绝缘栅材料; (3)器件表面钝化作用; (4)集成电路中的隔离介质和绝缘介质; (5)集成电路中电容器元件的绝缘介质。 硅表面二氧化硅薄膜的生长方法:热氧化和化学气相沉积方法。 2010-1-5 科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中心 5 扩散工艺:由于热运动,任何物质都有一种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 处运动,使其趋于均匀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常用扩散工艺:液态源扩散、片状源扩散、固-固扩散、双温区 锑扩散。 液态源扩散工艺:使保护气体(如氮气)通过含有扩散杂质的液 态源,从而携带杂质蒸汽进入高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