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鱼我所欲也》.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中心论点: 舍生而取义者也。 2.概括段意 第一段: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 第二段:运用例证阐明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不失本心。 第三段:再举例从反面阐述人为了功名利禄而舍弃礼义,见利忘义,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指什么?(原文回答)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即羞恶廉耻之心) 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 作用:以鱼和熊掌设喻,深入浅出地区别出“生”和“义”的价值高下,引出了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2)举例论证 作用1:具体有力的论证了要不食嗟来之食,不要丧失人的“本心”,从而有力论证“义重于生,要舍生取义”的论点。(一箪食、一豆羹的正面事例) 作用2:从反面阐明丰厚的俸禄不应接受,再次深刻有力论证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接受万钟的反面事例) 文章开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有什么作用? (1)说明熊掌比鱼珍贵,应舍鱼而取熊掌; (2)设喻类比,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3)充当本文立论的依据。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舍生取义”这一道理的理解? (1)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准则,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慷慨赴难,为国捐躯。 (2)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义”放在首位,必要时应做到“舍生取义”。 (3)“舍生取义” 不仅有其历史意义,也有其现实意义,这一观点仍然符合新时代的道德要求。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1)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这仅有的一次生命; (2)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的时候,一定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 (1)义,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尊重、团结、友好、互助的精神,是一种刚正之气,忠孝之气,如诚信、真诚、守信等; (2)我们中学生要做充满正义和正气的人,能见义勇为,能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 (3)社会上的所谓“哥们义气”和“江湖义气”是不讲原则、不辨是非的,结果是害人害己,这是不可取的。 “舍生取义”与“珍惜生命”是否矛盾,为什么? (1)不矛盾; (2)“舍生取义”是从人格尊严的角度来教育人们不能见利忘义,不能屈服于邪恶的势力; (3)“珍惜生命”是从人生态度的角度来告诉人们要热爱生命,不能虚度光阴,不能浪费生命,要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 * * (3)对比论证 作用: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人不能失去本心,从而鲜明地论证了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

文档评论(0)

PPT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