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武汉某双塔单跨钢箱梁悬索桥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pdf

武汉某双塔单跨钢箱梁悬索桥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pdf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2 第二章 项目管理机构与人员组成 5 第三章 工作内容安排及进度计划9 第四章 施工方案10 第五章 质量、工期和安全的保证措施 58 第六章 监控方案67 第七章 后续服务的安排与承诺86 1 第一章项目背景 1 项目概况 1.1 概况 武汉**长江公路大桥位于武汉市东北郊,上距武汉关约 30 公里,桥位左岸为武汉市新洲区** 镇,右岸为武汉市洪山区向家尾。它是武汉市绕城公路东北段跨越长江的重要通道,也是京珠 国道主干线及沪蓉国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桥为主跨 1280m 的双塔单跨悬索桥,桥长约 2330m, 接线长 7670m。项目全线按双向 6 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计算行车速主为 120Km/h。 1.2 技术标准 桥梁等级:双向 6 车道高速公路 计算行车速度:120Km/h 主桥及引桥桥面净宽:33m 接主线路基宽度:35m 车辆荷载:汽车—超 20 级,挂车—120 地震基本烈度:六度,按七度设防 设计洪水频率:1/300 2 桥面最大纵坡:2.6% 桥面横坡:2% 1.3 建设规模 桥型布置 250m+1280m+440m 双塔单跨钢箱梁悬索桥。 大桥及其接线工程北岸起点连接武汉绕城公路东北段的施岗互通,南岸止点连接北湖互通,建 设里程为 10 公里,其中主、引桥合计长约 2714m。 1.4 锚碇结构特征 1.4.1 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为内径 70m,外径 73m,壁厚 1.5m 的圆形钢筋混凝土(C30)结构。墙顶面标高为 21.0m,墙底面标高为-39.0m,地下连续墙总深度为 60m。 1.4.2 内衬 内衬厚度,从上向下依为:6m 深度为 1.5m,6~21m 深度内厚 2.0m,21~36m 深度内厚 2.5m, 36~45m 深度内厚 3.0m。内衬为 C30 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 1.4.3 锚锭基础混凝土 (1)锚碇基坑开挖至-24.0m 后浇筑8m 厚的 C25 钢筋混凝土底板。 3 (2)锚碇基础前半部设置 26 个空隔仓,后半部为实体,均采用现浇 C15 混凝土填芯。 (3)在填芯混凝土上面浇筑 6~8.5m 厚的钢筋混凝土(C30)顶板。 2 项目建设条件 2.1 气象 桥位区位于中低纬度,属副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水源充沛等特征。春季天气易变,气温上升剧烈、雨量集中、梅雨明显;盛夏时节,天气晴朗 酷热、多伏旱;秋季气温下降较快;冬季寒冷少雨,常有大风雪,时有冻害。 桥址区历年最大风速为 29.7m/s(1976 年 1 月 27 日),风向为北东向。大风日以每年四月 最多,九、十月最少。风向除六、七月偏南风较多外,其余季节则以偏北风居多。桥址区主要 灾害性气候有冰雹、飑线。 2.2 水文、地质 2.2.1 水文 武汉地区长江枯期、汛期水位高差大,汛期持续时间长,汛期多在 5~10 月,每年水位超过 20m 的持续时间达半年左右,枯水期水位在 10m 左右,汛期保护大堤、确保防洪安全是重中 之重。 4 2.2.2 地形、地貌 桥址区的地貌形态属长江冲积平原的高河漫滩,地势相对平缓,利于施工场地的布设。南岸防 洪堤堤顶高程在 29.456m 左右。大堤内外侧地面标高一般在 18~23m 之间,江底表现北深南 浅,基本由北向南缓慢抬升,江底标高为 8.5~15.3m,江底分布有**深槽,槽底最深处标高 为-8.5m。 2.2.3 工程地质条件 桥址区自北向南基岩埋藏由浅到深,弱风化岩顶板高程由北锚碇处的 14.2m 变化到南锚碇

文档评论(0)

企管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