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朋 党 论
一、重点难点
1.重点: 2.难点:围绕论题,层层深入论证。二、背景材料
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为人刚直,敢于诤谏。早年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因而数遭贬谪。晚年官高誉厚,思想逐渐保守。卒后谥号文忠。
欧阳修是宋朝第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有成就的杰出作家。特别是散文,宗法韩愈,反对浮靡时文;纡徐委婉,明白易晓,独具特色,成就很高。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当时文坛的著名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作家和诗人,使北宋文坛盛极一时且影响于后世。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
2.本文是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任谏官时所作。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因向仁宗献《四论》而得罪仁宗,被贬为饶州知州。欧阳修为此事不平,写信对诬陷范仲淹的高司谏予以斥责,当时的尹诛、余靖也上书仁宗劝阻,结果都为此而贬官,并被守旧势力诬蔑为“党人”。由此,“朋党之论起”。庆历三年,宋仁宗欲进行改革,又重新重用范仲淹等人,命他任参知政事,命欧阳修为谏官。此时,守旧派大力反对,诬蔑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结为朋党,对革新派恶意中伤,朝廷内“朋党之论”再起。欧阳修担心仁宗轻信谗言改变主张,所以写了《朋党论》一文,希望仁宗明鉴三、朋党论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2] 惟:只。幸:希望。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也;所贪者,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3] 大凡:大体上。道: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
[4] 党引:勾结。
[5] 贼害:残害。
[6] 之:指代上文的“道义”、“忠信”、“名节”。修身:按一定的道德规范进行自我修养。济:取得成功。
尧之时,小人共工、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7] 共(gōng公)工兜(huán欢dōu都)等四人:指共工、兜、鲧(gǔn滚)、三苗,即后文被舜放逐的“四凶”。
[8] 八元:传说中上古高辛氏的八个才子。八恺:传说中上古高阳氏的八个才子。
[9] 皋(gāo高)、(kú葵)、稷(jì记)、契(xiè谢):传说他们都是舜时的贤臣,皋掌管刑法,掌管音乐,稷掌管农业,契掌管教育。《史记·五帝本纪》载:“舜曰:‘嗟!(汝)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时相天事。’”
[10] 更(gēng耕)相:互相。
[11] 书:《尚书》,也称《书经》。
[12] 惟:语气词,这里表判断语气。
[13] 周:指周武王,周朝开国君主。
[14] 用:因此。
[15] 后汉献帝:东汉最后一个皇帝刘协。逮捕囚禁“党人”应是桓帝、灵帝时的宦官所为。
[16] 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东汉桓帝时,宦官专权,一些名士如李膺等二百多人反对宦官被加上“诽讪朝廷”的罪名,逮捕囚禁。到灵帝时,李膺等一百多人被杀,六、七百人受到株连,历史上称为“党锢之祸”。
[17] 目:作动词用,看作。
[18] 黄巾贼:此指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贼”是对农民起义的诬称。
[19] 朋党之论:唐穆宗至宣宗年间(8[21]-8[59]年),统治集团内形成的牛僧孺为首的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朋党之间互相争斗,历时四十余年,史称“牛李党争”。
[20] 昭宗:唐朝将要灭亡时的一个皇帝。杀名士投之黄河本发生于唐哀帝天佑二年,哀帝是唐代最后一个皇帝。
[21] “此辈清流”句:这是权臣朱温的谋士李振向朱温提出的建议。朱温在白马驿(今河南洛阳附近)杀大臣裴枢等七人,并将他们的尸体投入黄河。清流:指品行高洁的人。浊流:指品格卑污的人。
夫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