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菩萨蛮黄鹤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菩萨蛮黄鹤楼 一、重点难点 1.重点:感情深沉、凝重;用词考究。 2.难点:壮丽的景色中寄托了诗人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忧思。 二、背景材料 1.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现代中国的伟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卓越的诗人。 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毛泽东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创作了不少旧体诗词,他的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想象丰富,笔意纵横,将现代文坛上古体诗词的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作品有《毛泽东诗词》等。 2.此词作于1927年春,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四·一二”事变前夕。1926年7月,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正式开始。1927年1月,武汉建立了革命政府,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了汉口、九江的租界,上海工人起义和以湖南为中心的全国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发展起来。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对此有乐观的论述,整个革命形势是较有利的。但蒋介石集团的反革命面目日益暴露,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大屠杀。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失败。此前,中共党内由于陈独秀执行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主张“要缓和反蒋”,反而压制工农运动,拒不接受毛泽东和其他许多同志的正确主张革命事业受到重创。毛泽东此时居住在武昌都府堤41号,附近就是黄鹤楼旧址。他面对滔滔江水,心潮起伏,作词以抒怀。 3.毛泽东关于本诗的自注:“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8月7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抗,从此找到了出路。”毛泽东关于这首词的自注是我们理解这首词的钥匙。 三、菩萨蛮[1]·黄鹤楼[2] 茫茫九派[3]流中国[4],沉沉一线[5]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6]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7]?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8],心潮逐浪高! [1] 本篇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菩萨蛮,词牌名。这首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2] 黄鹤楼:旧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一作黄鹄矶)上,即今武汉长江大桥南端西侧。传说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222~229),后历经兴废,屡毁屡建。1955年修建长江大桥时,拆去遗留建筑物。1985年在旧楼遗址近处重建新楼。 [3] 九派:派,水的支流。相传在长江中游一带有九条支流同长江汇合,所以人称“九派”。[4] 中国:指中国中部。 [5] 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6] 龟蛇:指江北汉阳的龟山和江南武昌的蛇山。 [7] 黄鹤知何处:崔颢《黄鹤楼》诗中前四句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8] 把:持。酹(lèi):以酒洒地上,表示祭奠。滔滔:指滔滔长江。 茫茫无涯的大江小河流过中原大地,沉沉无声的铁路线贯穿大江南北。漫天烟雨莽莽苍苍,龟蛇山紧锁大江。 黄鹤啊,谁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只空空剩下供人游览的地方。举起酒樽洒酒祭奠滔滔大江,心潮啊,推着江波一浪高过一浪。 、内容分析 这首词是作者的借景抒怀之作。全词以苍茫、深沉起笔,以激越昂扬收束,抒发了作者大革命失败前夕作者心中苍凉而激荡的情怀。 上阕写景。写诗人伫立于黄鹤楼上所见之远景和近景,感情苍茫、深沉、凝重。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浩瀚的江水在中部大地流淌,漫长的铁路交通干线贯穿南北。诗人极目远望,长江的辽远壮阔和铁路漫长延伸,将祖国大地连在一起,对中国大革命形势充满了忧思。“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写景中体现出沉重、郁闷的气氛。毛泽东对革命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深切感受到四伏的危机。苍茫迷雾中被锁住的大江,与他的的心境是非常相似的。 下阕抒情,托情寓物,抒发黄鹤楼鹤去楼毁的沧桑感。心潮激荡,逐浪而高。 “黄鹤何去?剩有游人处。”传说中的黄鹤和黄鹤楼到哪里去了?眼前只剩下游人凭吊的遗址。这是根据传说故事和黄鹤楼几次被毁的情形而抒发的感叹,其实是对革命前途的隐忧,暗示大革命将会如眼前的景物一样可能毁于一旦!“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面对滔滔江水,祭酒立誓,心潮激荡。诗人的心情由沉重、担忧而变得悲壮、豪迈。他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绝不会因革命处于低潮而退缩,他发誓要扭转局面,抗争到底。 、写作特点 1.情与景水乳交融。 上阕写景,诗人融情入景,每一景物都饱含感情色彩。九派茫无涯际,默默地流淌;铁路冷沉沉地贯穿南北,都像有满腹心事。莽苍苍的烟雨笼罩着大地,龟蛇紧锁着大江,像要阻止它的奔流。 下阕抒情,面对黄鹤楼,触景生情。诗人深深慨叹,把酒祭波涛,心潮激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融入广阔的背景之中。 2.用词十分考究。 全词四处用了叠字,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音乐感。多处动词都用得极准确。如“流”

文档评论(0)

传世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