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基本资料
1.1设计依据和标准
1.1.1设计依据
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部颁《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部颁《公路规范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1996);
部颁《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1-1999);
1.1.2技术标准
隧道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为分离式双洞单向行驶隧道,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1、设计行车速度
隧道几何尺寸净空断面标准按120Km/h设计;隧道通风照明计算按80Km/h行车速度设计;
2、隧道建筑限界
建筑限界基本宽度:
行车道: W——23.75m
侧向宽度: L左——0.75m
L右——1.25m
检修道: J——20.75m
总基本宽度为:11.0m
隧道建筑限界净高:5.0m (检修道净高2.5m)。
3、卫生标准
正常营运时CO允许浓度285ppm,发生事故时CO允许300ppm;隧道内烟尘允许浓度;
4、设计交通量
预测2024年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491MTE/日(中型标准车);
5、设计荷载
洞内路面设计荷载采用汽-超20,挂-120。
1.2工程概况
1.2.1隧道概况
拉西瓦水电站左岸低线公路隧洞进口位于泥鳅山古滑坡体上游侧,设计底板高程2249.8 m,出口位于回车场下游侧,底板高层2246 m,坡降0.325%。隧洞段全长1112 m。断面型式为城门洞形,开挖断面正常尺寸为12.2 m×8.87 m。隧洞水平埋深30~100 m,垂直埋深一般大于100 m。
1.2.2工程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
左岸低线公路隧洞施工开挖揭露的地层为三迭系下统变质岩类:变质长英砂岩夹泥质板岩和帘石化灰岩等,呈中厚层~薄层状结构,互层或互为夹层状构造。泥质板岩相对较软弱,在层间错动构造影响下,易形成破碎夹层。
2、地质构造
施工开挖表明,左岸低线公路隧洞段断层、裂隙等地质构造较发育,其发育优势方向及规模随不同隧洞段而异。全洞岩体为单斜层结构,倾向下游。岩层走向NW340°~NE60°,倾向NE~SE,倾角10°~40°。裂隙结构面多以硬性为主,且多贯穿三壁。
3、岩体特征
隧洞区岩体在不同洞段岩石的风化、岩体的结构等特征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桩号K0+740 m~K1+072 m段,岩石微风化,岩体多呈块状~层状结构,地下水活动较轻微,岩体中断裂构造较发育。桩号K1+072 m~K1+172 m段,岩石弱风化,无地下水活动,岩体多呈块层状及碎裂状结构,层间挤压破碎,易形成坍落。
4、地表水
隧址区内河流为黄河水系,地表水体为黄河及其南北两岸支流。黄河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其次为地下水和冰雪融水等,黄河百年一遇洪峰量为1687m3/s,平均流量为561 m3/s。河水对混凝土和钢筋具有低等腐蚀,水下混凝土可不采取抗侵蚀措施。
5、地下水
勘探期间未见地下水。
1.2.3 隧道洞室围岩级别的划分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规定的围岩分级的方法,隧道洞室围岩级别划分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围岩岩性、强度,即岩性特征;2)围岩岩体的结构特征、结构面特征;3)围岩岩体的完整性,岩石质量;4)构造影响程度;5)地下水活动特征对围岩强度的影响;6)围岩岩体物理力学指标,弹性参数等等。
现仅对本文选取的三个典型围岩洞段(K1+115 m、K1+010 m、K0+870 m)围岩地质参数进行介绍:(见表1-1)
表1-1 围岩地质参数
分析
断面 容重
/kN?m-3 岩体
模量
/GPa 粘聚力
/kPa 泊松比 摩擦角
/(°) 抗压
强度
/MPa 抗拉
强度
/kPa K1+115 26.9 2.7 300 0.32 42.0 30 35 K1+010 26.9 5.9 680 0.30 43.9 50 115 K0+870 26.9 10.0 1060 0.25 48.4 80 268 根据规范:BQ = 90 + 3Rc + 250Kv。K1+115m段的围岩为较坚硬岩,Rc=30Mpa;岩体较破碎,Kv =0.35;BQ=267.5,围岩级别为Ⅳ级。K1+010m段的围岩为较坚硬岩,Rc=50Mpa;岩体较完整,Kv=0.65;BQ=402.5,围岩级别为Ⅲ级。K0+870 m段的围岩为坚硬岩,Rc =80Mpa;岩体完整,Kv =0.75;BQ = 517.5,围岩级别为Ⅱ级。
1.2.4地震等级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及使用规定》,隧址区地震烈度为Ⅶ度。
1.3隧道纵断面及平面方案设计
1.3.1隧道纵断面
路线的选择是整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