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 录
第一部分 开拓设计
1 矿井概况及地质特征 1
1.1 矿井概况 1
1.2 2
1.3 井田开拓方式 10
1.4 矿井延深的必要性 21
2 开采范围与生产能力 22
2.1 22
2.2 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22
3 井田开拓 24
3.1 24
3.2 井筒及井底车场 33
3.3 水平接续时的技术措施 36
4 采区设计 38
4.1 38
4.2 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46
4.3 采煤方法及采煤参数 47
4.4 采区巷道布置 48
4.5 采区车场及硐室 63
4.6 采区工作面配备和生产能力验算 64
4.7 采掘工作 65
5 通风与安全 76
5.1 76
5.2 灾害预防 86
6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设备选型 90
6.1 90
6.2 通风设备 109
6.3 排水设备 110
6.4 压风设备 114
6.5 供电系统 115
7 劳动定员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17
7.1 117
7.2 矿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19
第二部分 专题研究
1 采区车场 120
1.1 120
1.2 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 120
2 采区上部车场的施工设计 132
2.1 132
2.2 线路设计 134
参考文献 136
致谢 138
139
1 矿井概况及地质特征
1.1 矿井概况
1.1.1 矿井地理位置
赵坡煤矿位于滕北煤田的东南部。主井井口地理坐标为东经:16°58′34″~117°01′42″,北纬35°03′09″~35°05′03″具体交通位置图见图11)
1.1.3 井田地形、水系及地震
本井田为由东北向西南缓慢倾斜的湖积平原。井田北侧有一条北沙河由此流入独山胡,该河每年4~6个月无水,河宽约300m。据现场调查,本区仅于1957年因湖水外溢造成水患。因此以后因兴修水利工程多处,汛期排洪能力较大,故未发生水患。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资料,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1.1.4 矿区内其他工农业分布情况
现于本井田东邻建有武所屯煤矿,滕南煤田距本区约10km。现已有柴里、驭城、生建、菜园、代庄等煤矿建成投产,并有蒋庄、田陈、郭庄、泉上、三河口等煤矿正在筹建中。
图1.1 井田交通位置图
1.2 井田地质及煤层特征
1.2.1 井田境界、尺寸和开采面积
井田东部以武所屯逆断层为界。与武所屯生建煤矿为邻;西部以第27勘探线为界,与留庄煤矿为邻;北部以采矿许可证拐点1-6切为界,与休城煤矿为邻;南部以拐点7-12为界。井田南北宽约1.4km,东西长约4.4km,面积约为6.1014km2。
1.2.2 井田地层及其主要特点
本井田的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煤系基底为中奥陶统石灰岩,煤系上覆地层为上侏罗统蒙阴组砂砾岩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井田地层系统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Q)、侏罗系(J)、石炭系(C)和奥陶系(O)
1.2.3 井田主要含煤地层
上石炭统太原组是本井田保留的含煤地层,厚度163.73(25-3号孔)179.56m(23-13号孔,平均厚度169.44m。18层,其中主要可采或局部可采6层,即煤9、煤12下、煤14 、煤15上、煤16、煤17,平均总厚度5.11m。自建井、投产以来,本矿一直开采太原组12下、14及16。
2 下位于太原组中上部八灰之上,煤层厚度0.75~2.08m,平均厚度1.30m。上与煤9平均间距32.75m;下与煤14间隔一层平均厚度在2.47m左右的八灰。本煤层为稳定型全区可采煤层。含0~2层夹石,厚度0.05~0.3m,岩性为泥岩,煤层结构简单偏复杂。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粉砂岩,偶尔为泥岩。底板为八灰,厚度1.20~5.21m,平均厚度2.47m。煤层与八灰之间夹有一层泥岩,厚度0.10~0.80m。
煤14 位于太原组八灰之下,煤层厚度0.45~0.95m,平均厚度0.69m。上与煤12下间隔一层平均厚度在2.47m左右的八灰,下距15上平均间距12.67m。本煤层为不稳定型局部可采煤层,煤层结构简单,老顶为八灰,厚度1.20~5.21m,平均厚度2.47m。井田内常见有岩性多为泥岩、偶尔为粉砂岩的伪顶分布。底板为泥岩、细砂岩。
煤16 位于太原组十下灰之下,煤层厚度0.75~1.67m平均厚度1.17m。下与煤17间距5.55~9.28m,上与煤15上间距30.05~38.59m,平均间距34.73m,本煤层为稳定型全区可采煤层。煤层结构简单偏复杂,老顶为十下灰,厚度3.100~7.78m,平均厚度4.84m。局部有伪顶,岩性多为泥岩,局部为炭质粉砂岩,厚度0.05~0.10m。底板为泥岩和砂质泥岩。
煤17 位于太原组十一灰之下,煤层厚度0.38~1.00m,平均厚度0.75m。上与煤16间距5.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