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解讀史料?
以男女分產法之《建昌縣劉氏訴立嗣事》為例
柳立言
中研院史語所
2010.9.22
主要思考題:請各位找出邢鐵先生「說得通」的地方,和我「說不通」的地方
主旨是解讀史料和回答問題的方法,請各位同學留意文稿內的思考題,當天討論。
為了這個重要的轉變,中日西學人爭訟了五十多年,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案件,就是劉克莊所判的〈建昌縣劉氏訴立嗣事〉(附件),拙著〈宋代分產法「在室女得男之半」新探〉曾加以分析,當時只是說出分析的結果,沒有說出分析的過程。 後來讀了若干相關著作,尤其是邢鐵先生的〈南宋女兒繼承權考察—《建昌縣劉氏訴立嗣事》再解讀〉, 心中實在惶恐,覺得宋代法律史的研究,無論是對案件的正確理解或邏輯推理,都是退步多於進步,我認為不足以成為問題的,現在卻成了大問題,我認為說出來是浪費篇幅的(即不說自明的),現在恐怕也得說一說,以免研究者再誤解下去。下文分為兩部分,前部指出邢先生的解讀違反基本史實的地方,後部指出解讀本案必須留意的地方。
一.邢鐵先生的誤讀
邢鐵先生的主要論點有二:一是「論者誤讀這個案例的原因——把審理者因同情而多給孤女的份額,簡單地等同於女兒家產繼承權的擴大了」,二是「考察家庭史問題的時候不能把特例當成一般」。換言之,邢先生認為,審理者用男2女1的分產比例,讓孤女多拿,相對就是跟她們一起分產的人少拿了,而這是特例。﹝思考題:如各位是邢先生,應如何證明這兩點?﹞
以下將指出:一是審理者劉克莊不但沒有「多給」孤女,反是「少給」了孤女,而且,無論是多給或少給,都與男2女1法完全無關。二是所謂「特例」,應是法無明文,假如有法可據,就不是特例而是依法而判,而劉克莊正是依法而判。
我們先簡單介紹這件發生在南宋理宗期間的案子,內容盡在《名公書判清明集》卷8頁251至257, 跟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四部叢刊初編)卷193頁1726至1730是沒有多少差別的。當事人的關係如下圖:
田縣丞沒有生育,抱養世光,法律上視同親子,享有完整的繼承權,事實上他已受蔭取得登仕郎的文散官銜,故有時稱世光,有時稱登仕。劉氏是縣丞的妾,甚得寵信,一直掌理家事,共生一子(珍珍或珍郎)兩女,均未成年。縣丞和登仕先後去世,劉氏的幼子珍郎成為唯一的男性繼承人和未來的家主,劉氏母憑子貴,也確是家中身分最高的長輩,乃繼續掌管田縣丞的遺產。
案發的原因,是田縣丞親弟田通仕(通仕郎是選人階名)以登仕死而無子,本房家業無人繼承,乃撰造登仕遺囑,謂由己子世德入繼,以為可以獨得登仕全份家業,當時「田通仕執留登仕喪柩在家,以為欺騙孤幼,占據產業之地」。 劉氏不服,「以丞妻自處」,提出上訴。第一位審理者判劉氏得直,「產業聽劉氏為主」。 通仕上訴,第二位審理者劉克莊仍判劉氏得直,縣丞遺產仍聽劉氏為主。未幾,案情急轉直下,劉克莊得悉劉氏是妾不是妻,並意圖把登仕一房應得的遺產吞併給親子珍郎,於是改判:通仕之子可以入繼,縣丞必須分家,劉氏只能保管親生子女之分,不能保管登仕子女之分。於是,因要分家而產生了登仕兩女、珍郎、珍郎兩妹和入繼子每人可分得多少份額的問題。
劉克莊「少給」孤女的鐵證
邢先生認為,男2女1的分產比例是劉克莊用來保護登仕兩女和劉氏兩女,敵人是那位入繼子,背後是田通仕。他說:「這是常見的小叔欺負寡嫂孤侄的問題,在審理這類糾紛的時候,審理者都是同情弱者,劉克莊也是儘量照顧劉氏母女的利益,壓制田縣丞的弟弟。…還有一層,兩代寡婦一個是私通的小妾,一個是收房的丫鬟,雖然判詞說『今丞與登仕皆已矣,止(只)是兩個所生母耳』,身分畢竟與正妻不同,審理者不便過多地關照,所以就主要照顧兩代孤女了。明白了這個大前提,才能準確地分析這個家庭中女兒所得的家產數額增多的原因,才不至於把數額的增多簡單地等同於繼承權的擴大」。
首先,這段話斷章取義,「兩個所生母」不是這樣解釋的,原文如下:﹝思考題:斷章取義發生的原因為何?讀史料能否抽離上下文,孤立地來讀?﹞
劉氏,丞之側室,秋菊,登仕之女使,昔也行有尊卑,人有麤細,愛有等差,今丞與登仕皆已矣,止是兩箇所生母耳。盡以縣丞全業付劉氏,二女長大,必又興訟,劉氏何以自明?兼目下置秋菊於何地,母子無相離之理。秋菊之於二女,亦猶劉氏之於珍珍也,人情豈相遠哉。縣丞財產合從條令檢校一番,析為二分,所生母與所生子女各聽為主。
這是克莊勸諭劉氏的話,因為劉氏本來主掌縣丞家業,一人獨攬,並意圖吞併登仕一房的份額給自己的子女,現在克莊要她分家,她當然不願,於是克莊引用「在法:諸戶絕人有所生母同居者,財產並聽為主」, 指出秋菊以所生母的身分,是可以主掌登仕兩女之業的,正如劉氏以所生母的身分,也可以主掌親生子女之業,既然如此,沒有理由要讓劉氏一人繼續獨攬兩房之業,是可以分家「析為二分」的。全段引文,跟邢先生所說的照顧孤兒寡婦可謂一點關係都沒有。
其次,邢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