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规划及利用A卷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水文学及水能规划》A卷答案 一. 名词解释() 蓄满产流又称超蓄产流。因降水使土壤包气带和饱水带基本饱和而产生径流的方式,是降雨径流的产流方式之一多年平均年发电量,指在多年运行时间内,平均每年所生产的电量保证出力设计保证率系指水库从防洪限制水位起,拦蓄大坝设计标准洪水时,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 2. 产流过程,汇流过程 3.日调节、周调节、年调节、多年调节 4. 大于零、小于零 三、选择题。(2×10=20) 1.C; 2.A; 3.C; 4.B; 5.A; 6B;7.A; 8.A; 9.C,D; 10.A. 四、简答题(1×5=15) 3、简述日调节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工作位置。 设计枯水年:供水期以N//工担任系统的峰荷或一部分峰荷和一部分腰荷或腰荷,蓄水期以N//工担任系统的基荷,弃水期以N装担任系统的基荷,不供不蓄期以天然出力满足系统的综合利用要求。 设计丰水年:供水期以N//工担任系统的部分峰荷和部分腰荷,蓄水期以N//工担任系统的基荷,弃水期以N装担任系统的基荷。 五、计算题(50分) 1. 1)推求流域面积 Rs=(∑QS×△t)/(1000×F) F=(∑QS×△t)/(1000×∑Rs) 径流总量∑Qs =0+20+94+308+178+104+61+39+21+13+2=840(m3/s) 时段秒数△t =6*3600=21600(s) 地面净雨∑Rs =35+7=42(mm) 流域面积F =840*21600/(1000*42)=432(km2) 2)、分析法计算单位线 由计算公式为: 时间(日、时) 时段(△t=6h) 地面净雨(mm) 地面径流(m3/s) 单位线(m3/s) 7.8 0 0 0 0 7.14 1 35.0 20 5.7 7.2 2 7.0 94 25.7 8.2 3 0 308 82.9 8.8 4 0 178 34.3 8.14 5   104 22.9 8.2 6   61 12.9 9.2 7   39 8.6 9.8 8   21 4.3 9.14 9   13 2.9 9.2 10   2 0 10.2 11   0   ∑       200 径流深(mm) 10 2.⑴V兴=21.5-7.6=13.9(亿m3),Vn=13.6×108/30.4/24/3600=529.2m3/s.月。(2分) ⑵假定供水期为12月至次年4月,供水期引用流量为=(470+529.2)/5=199.8(m3/s),以供水期引用流量和天然流量比较供水期为12月至次年4月,假定正确,供水期引用流量199.8(m3/s)。 (3分) ⑶假定蓄水期为6月至9月,蓄水期引用流量为=(3020-529.2)/5=622.7(m3/s),以供水期引用流量和天然流量比较蓄水期为6月至9月,假定正确,蓄水期引用流量622.7(m3/s)。 (3分) ⑷其余作为不供不蓄期,引用流量为年流量。(3分) 蓄水量的变化过程和出库流量过程如表: (7分) T(月) Q天(m3/s)   △Q △W  W末 5 260 260 0 0.00 7.60 6 770 622.7 147.3 3.87 11.47 7 810 622.7 187.3 4.92 16.39 8 730 622.7 107.3 2.82 19.21 9 710 622.7 87.3 2.29 21.50 10 458 458 0 0.00 21.50 11 340 340 0 0.00 21.50 12 150 199.8 -49.8 -1.31 20.19 1 100 199.8 -99.8 -2.62 17.57 2 80 199.8 -119.8 -3.15 14.42 3 75 199.8 -124.8 -3.28 11.15 4 65 199.8 -134.8 -3.54 7.61 3.(10分) 计算过程如列表:(9分) 月 天然水量(m3/s) 调节水量(m3/s) 损失水量(m3/s) △Q W末 弃水 W出 7 1005 850 70 85 85   850 8 1288 856 75 357 442   856 9 1300 800 79 421 754 109 909 10 997 780 73 144 754 144 924 11 574 690 32 -148 606   690 12 431 675 15 -259 347   67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x59765166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