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模拟电子技术第一章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如:T=300K时,在硅晶体中掺入十亿分之一,即10-9的施主杂质: 硅原子的浓度为:5.1?1022cm-3 杂质浓度为:ND=5.1?1022?10-9=5.1?1013cm-3 本征激发时:pi=ni=1.43??1010cm-3 少子的浓度为: 电子浓度与空穴浓度的比值为: ND/P=1.28??107倍 因此半导体中的电流基本上是多子的电流 这种半导体的电阻率为89.3 ??cm,而本征硅的电阻率为2.14?105 ??cm ,二者的导电性能相差2396倍。 PN结加正向电压时,呈现低电阻,具有较大的正向扩散电流; PN结加反向电压时,呈现高电阻,具有很小的反向漂移电流。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 三. PN结伏安特性的表达式---PN结方程 PN结两端的电压U和流过PN结的电流I之间的关系为: 其中:UT=kT/q,称为温度电压当量 [ T为热力学温度, k为玻尔兹曼常数 (8.63?10-5ev/k, 或1.38?10-23J/k) q为电子电荷量,q=1.602?10-19库仑] 所以, UT=T/11600, 当T=300K时, UT ?0.026V=26mv IS为反向饱和电流 四. PN结伏安特性 因此,PN结的正向特性上升很陡,而反向的饱和电流很小,且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为常数。如图所示: 四. PN结的电容效应 PN结具有一定的电容效应,根据产生原因不同分成两种。 扩散电容Cd :扩散电容是由多子扩散后,在PN结的另一侧面积累而形成的。因PN结正偏时,由N区扩散到P区的电子,与外电源提供的空穴相复合,形成正向电流。刚扩散过来的电子就堆积在 P 区内紧靠PN结的附近,形成一定的多子浓度梯度分布曲线。反之,由P区扩散到N区的空穴,在N区内也形成类似的浓度梯度分布曲线。 势垒电容和扩散电容均是非线性电容。 PN结的总电容为二者之和: Cj=Cb+Cd 正向偏置时,结电容以扩散电容为主, 反向偏置时,结电容以势垒电容为主。 (1) 点接触型二极管——PN结面积小,结 电容小,用于检波和变频等高频电路 (2) 面接触型二极管——PN结面积大,用 于工频大电流整流电路。 (3) 平面型二极管—往往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 PN结面积可大可小,用于高频整流和开关电路中。 稳压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反向区、符号、等效电路和典型应用电路如所示。 一、结型场效应管 A、 结型场效应三极管的结构 栅极G 漏极D 源极S。 B. 工作原理(N沟道) 为什么呈现恒流特性? 5. 低频跨导 UGD=UGS—UDSUGS(off)当UDS一定,可用UGS来确定ID(压空元件) 可以把ID看成UGS控制的电流源 (1)输出特性曲线 iD=f(uDS) | UGS=常数 输出特性分成可变电阻区(非饱和区)、恒流区(饱和区)和夹断区。 (2)转移特性曲线 iD=f(uGS)|UDS=常数 恒流区中iD的近似表达式为: 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A、N沟道增强型MOSFET ⑴ 结构 N沟道增强型MOSFET基本上是一种左右对称的拓扑结构,它是在P型半导体上生成一层SiO2 薄膜绝缘层,然后用光刻工艺扩散两个高掺杂的N型区,从N型区引出电极,一个是漏极D,一个是源极S。在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绝缘层上镀一层金属铝作为栅极G。P型半导体称为衬底,用符号B表示。通常沉底与源极连在一起,栅极与衬底间形成电容。 ⑵ 工作原理 ①.栅源电压UGS的控制作用 当UGS=0 V时,漏源之间相当两个背靠背的PN结,在D、S之间加上电压不会在D、S间形成电流。 当栅极加有电压时,若0<UGS<UGS(th)时,通过栅极和衬底间的电容作用,将靠近栅极下方的P型半导体中的空穴向下方排斥,出现了一薄层负离子的耗尽层。耗尽层中的少子将向表层运动,但数量有限,不足以形成沟道,将漏极和源极沟通,所以仍然不足以形成漏极电流ID。 ②.漏源电压UDS对漏极电流ID的控制作用 a) UGSUGS(th) UDS0 b) UDS继续增大直到UGD=UGS(th) 出现预夹断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