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部编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练习册答案.docx

2025年部编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练习册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答案部分

第一单元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1.?[?乎](1)②⑤?(2)③?(3)①?(4)④?[哉](1)⑦⑧?(2)①②③?(3)④⑤⑥

[矣](1)③⑦⑧⑨?(2)①④⑤⑥?(3)②?[焉](1)①②③⑤⑥⑧?(2)④?(3)⑦

2.?(1)审慎谦让?(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3)悠然自得、潇洒飘逸

3.?四弟子述志在不同程度上都阐明了“为国以礼”这一核心问题。子路虽然“其言不让”,但把“知方”(懂礼知义)作为治国的主要方略;冉求高度重视礼乐教化(不过谦逊地说“以俟君子”),公西华所说的“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也是礼的体现,而曾皙所描绘的理想生活更是形象化的礼乐之治。“为国以礼”正是孔子的治国方针。

4.?首先,孟子根据齐宣王“以羊易牛”表现出来的“不忍”之心,证明其具备“保民而王”的资格。接着,孟子提出“推恩足以保四海”的主张,说明依靠武力实现不了称王天下的目的;要实现“大欲”,要靠“发政施仁”,要“保民”。然后,说明如何才能“保民”,百姓只有“有恒产”才能“有恒心”,于是提出发展生产、教化百姓的良方,最终实现“保民而王”。?

5.?《孟子》比喻多数简短,如以“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喻“能而不为”;而《庄子》多数篇幅较长,多完整的寓言,能够独立成段甚至成篇,如《庖丁解牛》通篇以庖丁的故事来说“养生”之理。《孟子》比喻多取材社会现实,如“为长者折枝”等,贴切易懂,明白晓畅;《庄子》比喻多想象夸张,庖丁神乎其技的解牛技术令人惊叹,其比喻主要是为了深寓哲理。

6.?文章以举百钧与举一羽、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以喻“不能”与“不为”之别,并以“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进一步表达“不能”与“不为”之义;齐宣王以“兴甲兵,危士臣”求己之“大欲”,孟子则以“缘木而求鱼”为喻,并以“邹人与楚人战”进一步说明力量对比寡不敌众的道理。孟子取譬浅近而寓意深远,使道理表达得详尽、精密、深切而又易于为人接受。

7.?本文开篇以一连串动词、拟声词将解牛写得活灵活现,引起了文惠君的感叹发问。庄子于是一面以“良庖”“族庖”解牛进行对比,揭示牛全身皮肉筋骨的分布规律,解牛时以无厚入有间就能游刃有余,最后还描绘了庖丁提刀四顾的神情,故事讲得妙趣横生;一面举出“技”与“道”、目有“全牛”与目无“全牛”、“官知”与“神欲”等几组相对的概念,把读者的思考引向深入:只有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才有可能取得主动和自由。

8.?与课文中一样,子路表现得勇武豪爽,颜回则与冉有、公西华一样谦谨文雅;与课文不一样的是,孔子在子路的追问下也和蔼地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子路讲的是好东西要和朋友分享,颜回讲的是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孔子讲的是如何与老者、壮者、幼者相处,三人讨论的问题虽有大小与广狭的不同,但都集中于如何处理群己关系,如何博施济众,这些观念今天仍能予人启发,毫不过时。

9.?【答案示例1】孔子周游列国没有得到任何统治者的垂青,年近七十,回到鲁国,他的用世之心始终得不到实现,因此他也产生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念头(《论语·公冶长》)。曾皙之言触动了孔子的

2?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练习部分

内心,孔子乃喟然而叹。这句话流露了孔子对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和感伤。

【答案示例2】曾皙表示不愿做官,但他所描绘的师生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景象,是“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孔子对他的话非常感慨,所以当即表示赞同。

10.?典出《庖丁解牛》:“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里指雨声符合音乐节奏。

2?烛之武退秦师

1.?第一,灭郑,秦晋将获利不均,“越国以鄙远”,“亡郑以陪邻”。第二,追溯晋国曾背叛秦国的历史,瓦解秦晋联盟。

2.?烛之武是郑国老臣,“辞”表明了他对自己有才华而不被郑文公重用的埋怨;在郑文公恳切请求之后的“许”,表明了他在重兵压境、国家危难的情况下,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

3.?秦军撤退后,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击秦军,晋文公理智地拒绝了。晋文公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既有对秦穆公当年帮助自己回国当上国君的答谢,也有面对秦军违约撤退的无奈。从这段话中也可看出晋文公善于权衡利弊,自我克制,不愧是中原诸侯霸主。

4.?烛之武的说辞富有雄辩的逻辑力量。首先是以理推测,分为五个层的转折和推进:第一层论郑必亡,第二层论郑亡而秦得不到郑,第三层论亡郑陪邻有利于晋,第四层论晋厚即秦薄,第五层论放郑则于秦有利。这五层逐层推进,环环相扣。其次是以事实证明,晋国“朝济而夕设版焉”,一向忘恩负义,摆此事实是告诉秦国,灭郑后晋国一定会打秦国的主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97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十年深耕,专业只为中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