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谈上古汉语的声调问题
上古汉语的声调问题,古音学者的观点一直很分歧,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在明清之际即讨论古音的初期,一般以为先秦汉语里是没有声调的。比如陈第就认为“四声之辨古人未有”,“四声之分起自江左”①。陈第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不能因为南北朝时代已有四声,就认为先秦也有声调的分别。古代没有声调正是古今音不同的表现。陈第的这种推论表面上有一定的逻辑性,实际上是不对的。据现有史料记载,汉语里平上去入四声的发现和名称确是从六朝才开始的。南齐沈约(441—513)著有《四声谱》。又《南史?陆厥传》云:“汝南周顒善识音韵,为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因此过去不少人以为四声之辨是沈约、周顒等人发明的。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我们可以认为汉语里的四声分辨,可能是从这个时期才由沈约等人发现的。但决不是起自“江左”。因为任何一种语言的基本要素与特点,都不是突然产生的,更不可能是个别人创造出来的。声、韵、调是汉语语音的三个基本要素,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我们现在虽然难以肯定,声调即以音高辨义是否即汉藏系语言的原始特征,但我们现在所知的汉藏系诸语言大多数是有声调的,而与汉语比较接近的壮侗语族、苗瑶语族,它们的声调系统更有类似中古汉语的特点,即四声八类,对应关系较为明显。
大家知道,印欧语系诸语言之间关系都比较密切。它们各语族语言的分化历史不太长,研究得比较清楚,一般都比较了解。所谓“原始共同印欧语” 据推测至今大约三千多年。而汉藏系诸语族语言之间的关系就不那么明显,因为它们分化的时间要早得多。汉语从汉藏语系中分化出来的时间至少是在记录汉语的汉字产生之前,那也就有五千年以上了,更不用说原始汉藏语的悠久历史了。单就汉语来看,声调作为汉语的基本特点,可以猜想当在甲骨文时代即殷商之前就已具备了。我们说上古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在理论上是讲得通的,更何况从《诗经》的押韵来看,上古确实已存在声调的分别。例如第一首《周南?关雎》:
关关雎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 △ △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
这首诗的一章和二章前四句是平声字“洲”与“逑”、“流”与“求”相押;二章后四句是入声字“得”“服”“侧”相押;三章是上声字“采”与“友”相押;而四章则是去声字“芼”与入声字“乐”相押。这表明《诗经》基本上也是遵循同调相押的原则。一章之内押韵的韵脚不仅同属一个韵部,而且同属一个调类。如进一步全面考察一下《诗经》的押韵,我们还会发现同一个字在一般情况下也经常是和同一调类的字相押。如“求”字,这里与“流”相押,在《周南?汉广》一章(“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又与“休”、在《小雅?常棣》二章(“原隰裒矣,兄弟求矣。”)又与“裒”、在《小雅?桑扈》四章(“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敖,万福来求。”)又与“觩、柔、敖”等相押。这都是平声字。又如上声“友”字,这里与“采”相押,在《邶风?匏有苦葉》三章(“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又与“子、否”、在《小雅?六月》六章(“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又与“喜、祉、久、鲤、矣”等上声字相押。这都不是偶然的。而且上古声调与后代声调如《切韵》音系的四声存在不少共同点,当然,也有不一致的地方。
上古有无声调的问题之所以产生,正是由于人们从后代四声的角度去观察《诗经》用韵,发现上古有些字的调类跟后代不一样,因而产生了怀疑。例如《小雅?天保》四章:
吉蠲为饎,是田孝享。禴祠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 ☉ ☉ ☉
其韵脚上声“享”字与平声“尝、王、疆”相押。除了“享”字,在《诗经》里还有“飨”“颡”等后代念上声的字常和平声字相押。另如“庆”“讼”“震”“宪”“患”“化”等后代念去声的字,在《诗经》里也常和平声字押韵。如《小雅?六月》五章:
戎居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薄伐猃狁,至于大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HJ 1171-2021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格局评估.pdf VIP
- 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自评报告.doc VIP
- 关于执行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审核与执业准入管理的规定.docx VIP
- 磨田煤矿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pdf VIP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智慧金融组”赛项参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月考题B.doc VIP
-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docx VIP
- 道县寿雁镇步步高采石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生态修复方案.pdf VIP
- 重庆理工大学材料工程基础课件第5章 焊接及工艺控制.ppt VIP
- 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24)电子格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