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时代的“南社”研究
金建陵 张末梅
摘 要: 本文是在检索、编制《“南学”论文索引》的基础上,对1994年以来的
“南社”研究概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并指出“南社”研究应当与以网络为主要载
体的当代电脑技术完美、和谐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南社;网络;信息检索
一、上“网”看“南学”
当打印机将长达20多页的《“南学”论文索引》【1】打印出来的时候,我们的直觉便“迸”出这样一个判断——时代没有忘记“南社”。
中国学术期刊网收录的期刊自1994年起。这正好和柳无忌先生《海内外“南学”起潮音》【2】发表的时间相契合。他在文中写道:“近代中国文学是新文学及其作者的天下,他们在欧、美受到重视,而民国初年最大的文人汇集的文学集团南社,却在国外湮没不闻,其中拔萃而出的仅苏曼殊一人。国内的情况亦是如此,从1920年至1970年的半个世纪内,南社遭遇学术界的冷落。正当新文学运动在北方声势浩大地开展时,南社一蹶不振,其存在无人注意与关心。此后出版的一些近代文学史与文学评论,都以新文学为20世纪中国的正统文学,加以深刻地研究与详尽地叙述,而于南社只字不提,或仅有数页的简单介绍。但是,由于柳亚子与苏曼殊在国内外的声望,这个民初的文学社团终于现今复兴起来了!”该文在叙述了“南学”研究的现状后,充满激情地在结尾写到:“随着文化昌明,海内外研究‘南学’正方兴未艾。”
1994年11月,江苏省南社研究会在南京成立,吴调公先生担任该会的会长,并不定期编辑内部刊物《南讯》,至今已出了17期。《南讯》的编排重“实”而轻“饰”,简直到了“惜纸如金”的地步:一篇文章结束,即便只有几行字的空白也要接排一篇文章,常能见到“题文分页”的情况。据说这是承袭了当年南社人编《南社丛刻》的做派。《南讯》务实而具有浓郁的学究气息使得它在“南学”界极有声望。
与《南讯》的创刊几乎同时,《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了办出自己的特色,也从1994年起,开辟了“南社研究”专栏,每期至少发表一篇南社研究的学术论文,到2001年底已达51篇,居全国之首。该刊稳固、持久的态度吸引了众多的“南学”研究工作者向其投稿。“南学”界普遍认为该刊是了解当今国内“南学”研究状况的重要“窗口”。因该刊是一份公开发行的高校学报,每篇论文的内容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时间、作者简介、参考文献、引文出处、英文标题和内容摘要等,都有严格的规范,并且还进入“中国学术期刊网”,顺应了“期刊网络化”的时代潮流。
用“关键词”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查询,“南社”研究的论文命中了19篇,其中在《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发表的竟有10篇;用“篇名”查询,篇名中含有“南社”二字并属于“南社”研究范畴的论文只有32篇。虽说这两种查询的结果中,拙文分别都有5、6篇,但丝毫激发不起“自美其美”的感觉,反而让“寥落”、“孤寂”、“悲凉”这类的词在脑海中翻腾。“南学”的“潮音”果真就是这么细弱吗?当我们先将在《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发表“南学”论文的作者和论文题目中出现的南社社员的名字一一键入,再根据其提供的相关信息再行寻找。经过几个来回的“拆”——“装”,共命中“南学”研究的论文452篇。“网”上的检索是否就能将1994年至2001年的“南学”研究信息“一网打尽”呢?据笔者所知,有不少“漏网”的信息也是相当重要的。如:1996年的春天,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的研究生郑勇。他告诉我们:其硕士生毕业论文《社会转型中的文人结社——以南社研究为中心》,陈平原教授将其收入了由自己主编的《学人》11辑。【3】
二、“网”上看“南学”
“网”上看“南学”,首先,能粗略地了解一下“南学”研究的现状。1994年以来的“南学”研究明显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南学”研究日益受到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重视。南社成立已近一个世纪,解体也六七十年。虽然自1980年由杨天石、刘彦成合著的《南社》出版以来,社会各界为南社研究作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但学术性、系统性很强的研究成果还不多。1994年以来,这一情况有了改观,有的以“南社”研究项目还进入了“国家级”的行列。1998年,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孙之梅女士的研究课题《南社诗歌及重要作家研究》就被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九五”资助项目(编号为:98BZW016)。
2、高校学报在“南学”研究中的先导作用日益明显。高校学报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刊登每一个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因而成为传递科研信息、进行学术交流、传播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阵地,充分体现了它在各学科研究领域中的先导作用。452篇“南学”论文就有180篇刊登在55所高校的学报上。其中被列入中国大学文学、历史学排名前25位的大学就达12所。【4】
3、“南学”研究的学术独立性日益增强。以往,关注南社的人大多数是南社成员的后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