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篇 中医护理基本技能
第十六章 常用中医护理操作
【重点难点】
一、针刺法
针刺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阴阳的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毫针刺法
1、适应范围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病证。
2、毫针的结构 分为五个部分: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
3、针刺方法
(1)进针法 右手称刺手、左手称押手
①单手进针法
②双手进针法
a指切进针法
b挟持进针法
c提捏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2)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①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所刺部位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分为:
a直刺:针身与皮肤成90°角,垂直刺入,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可深刺或浅刺,尤其是肌肉丰厚的腰、臀、腹、四肢部位的腧穴。
b斜刺:针身与皮肤成45°角,倾斜刺入,适用于骨骼边缘的腧穴,或内有重要脏器不宜深刺部位的腧穴。
c横刺:又称平刺或沿皮刺。针身与皮肤成15°角,横向刺入,适用于皮肤特别浅薄的腧穴。
②针刺的方向:是指进针时和进针后针尖所朝的方向,简称针向。
③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腧穴部位的深浅程度。
(3)行针与得气
①行针:又名运针,是指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a提插法:就是提针与插针的结合应用,即针尖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
b捻转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用拇指与食指、中指挟持针柄作一前一后、左右交替旋转捻动的动作。
②针感:又称“得气”,是指针刺入腧穴后,针刺部位产生的酸、胀、重、麻等感觉,并从局部向一定方向传导,以及操作者针下的沉紧感。
(4)补泻手法 补法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泻法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补泻效果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功能状态、腧穴的特性、针刺的手法。针刺手法是产生补泻作用的主要手段,一般轻刺激量为补,重刺激量为泻,中等刺激量为平补平泻。
(5)留针与出针
①留针一般留针时间为10~20分钟。对一些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疾病,须增加留针时间,可延长至1小时至数小时,并间歇予以行针,保持一定刺激量,以增强疗效。
②出针
4、针刺意外的护理与预防
(1)晕针 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心慌,恶心,甚至四肢厥冷,出冷汗,脉搏微弱或神志昏迷,血压下降,大便失禁等晕厥现象,称为晕针。
①原因:多见于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过度劳累、饥饿,或大汗、大泻、大失血后,或体位不适,或操作者手法过重、刺激量过大而引起。
②护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迅速取出。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清醒者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复。如已发生晕厥,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内关、素寥、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若症状仍不缓解,可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③预防:对初次接受针治者,要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恐惧、紧张心理;正确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尽量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对劳累、饥饿、大渴的患者,应嘱其休息、进食、饮水后再予针治;针刺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神色,询问其感觉,有头晕心慌时应停止操作或起针,让患者卧床休息。此外,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消除过冷、过热等因素。
(2)滞针 在针刺入腧穴后,操作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则感觉疼痛的现象。
①原因:患者精神紧张,针刺后局部肌肉强烈挛缩,或因行针时捻转角度过大过快和持续单向捻转等,而致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
②护理:嘱患者消除紧张,使局部肌肉放松,操作者揉按穴位四周,或弹动针柄,如仍不能放松时,可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缓解痉挛,将针起出。若因单向捻针而致者,需反向将针捻回。
③预防:对精神紧张及初诊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进针时应避开肌腱,行针手法宜轻巧,捻转角度不宜过大过快,避免连续单向捻转。
(3)弯针 是指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发生弯曲的现象。
①原因: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快;或针下碰到坚硬组织;或因患者在留针过程中改变了体位;或因针柄受外力碰撞;或因滞针处理不当。
②护理:发生弯针后,切忌不可用力捻转、提插。应顺着针弯曲的方向将针慢慢退出,若患者体位改变,则应嘱患者恢复原来的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
③预防:操作者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避免进针过猛、过速。
患者的体位要舒适,留针期间不得随意变动体位。针刺部位和针柄不得受外物碰压。
(4) 断针 又称折针,是指针体折断在人体内。
①原因:多由于针具质量差,或针身、针根有剥蚀损伤,术前疏于检查;或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或留针时患者体位改变;或遇弯针、滞针未及时正确处理,并强力抽拔;或因外物碰压。
②护理:嘱患者不要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备考策略讲座.pptx VIP
- TB_10414-2018_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ocx
- 草堂居士:《赌经》.docx VIP
- (高清版)DB34∕T 4910-2024 康养旅游气象指数等级划分.pdf VIP
- 膀胱炎病历模板(2020年-2021年).pdf VIP
- 命运交响曲钢琴谱.doc VIP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练习题汇编(含答案).docx VIP
- 对甲基苯磺酸镉的结构及催化性能研究.docx
- 2025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试卷英语最后一卷(二)(含答案).pdf VIP
- 殡仪馆员工服务规范及奖惩制度.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