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留镇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df

大留镇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df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章 总 论 第第一一章章 总总 论论 1.1项目背景 1.1项目背景 11..11项项目目背背景景 1.1.1项目名称 1.1.1项目名称 11..11..11项项目目名名称称 文安县大留镇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 1.1.2建设单位概况 1.1.2建设单位概况 11..11..22建建设设单单位位概概况况 大留镇中学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学,在半 个世纪的发展进程中,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 学管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和明显的变化。 多年来,大留镇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理 想化、规范化、现代化、特色化”的办学思想,制定了“爱+智慧 +责任感+美的环境=大留镇中学的教育”的办学目标和“以人文底 蕴滋教育之根,以和谐理念铸教育之魂”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行 民主化、人性化、制度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把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作为工作中心,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综合素质、良好的思 想品质作为重点,以建立高尚的师德师风和转变教育管理人员的 工作作风为突破口,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推 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 学校曾荣获文安县“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文安县“文明单位”、 廊坊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廊坊市“农远工程工作单位”、文安 县“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中考成绩及学校综合 评估连续5年跻身全县前三名的行列,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赏和 广大家长的好评。 大留镇中学现有在校生396人,共10个教学班,其中七年级 -1- 171人,4个教学班;八年级165人,4个教学班;九年级70人, 2个教学班。 学校现有正校长1人,书记一人,副校长2人,均参加了市级 校长培训和提高培训。岗位培训比例为100%。 学校现有在职教师64人,中学高级教师5人,专任教师学历 达标率100%。所有教师均持有继续教育证,56人取得了创新能力 证书。 大留镇中学占地面积 47669平方米(分为两个校区,现东校区 已停用),建筑面积10859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70.8平方米; 学校现有图书室一个,藏书36000余册,生均图书91册。学校现 有一个语音教室、一个学生机房,十个多媒体教室,每个教研组 配备有两台电脑用于教师备课使用,全校安装了校园网和卫星地 面接收站,所有的计算机均接入因特网,可以接受河北远程教育 网的资源,同时大留镇中学投资开通了“中考资源网”,用于九年 级教师的中考教学,为打造数字化校园奠定物质条件。学校配有 双套达一类标准的理化生仪器室和实验室,理化生演示实验和分 组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学校的音体美器材室均达一类标准,所 有仪器、器材完好率达98.6%以上,能很好的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 进行。 1.1.3报告编制依据 1.1.3报告编制依据 11..11..33报报告告编编制制依依据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2、《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4、《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2- 5、《建筑工程设计文本编制深度规定》 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9、委托方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1.1.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1.1.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11..11..44项项目目提提出出的的理理由由与与过过程程 教育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教育事业的兴衰,事关 下一代的成长,事关全县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事关经济社会的 长远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新形势下的经济竞争 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质量的竞争,培养人 才就要从小学教育抓起。从长远看,一个地方人民素质的高低、 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 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进入新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 国家,都把

文档评论(0)

追风少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