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初中生文言文复习 (人教版3年) 1.《论语》十则 《论语》记录 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 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 ⑶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 孔子 儒 春秋 鲁 包括第1、2、3、4、5章; 包括第1、4、5、6、7、8、9、10章; 包括第8、10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八(上) 2.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 1.这篇文章是以 为线索; 2.结构。 发现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未得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3.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 答: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和平安宁、社会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 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5.评价。 答: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们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4.作者虚构的目的。 ⑴表达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 ⑵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 ⑶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 3. 《陋室铭》唐 刘禹锡 1.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公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2.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 3.结构。 要保持高尚节操 安贫乐道 ㈠(①-③句) 以山水类比,引出陋室,点明主旨: 。 ㈡ 室中之景 自然环境清幽 室中之人 交往人物不俗 室中之事 生活情趣高雅 ㈢ 诸葛庐 子云亭 例证 孔子的话 引用 (首尾呼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④ ⑤ ⑥ 4.《爱莲说》北宋 周敦颐 1.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 2.全文以“ ”一句点明主旨,围绕“君子”超世脱俗不同流合污的美德这一中心,以“ ”字为线索,表明作者的 的人生态度。 3.结构。 生长环境方面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体态芳香方面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高洁 质朴 正直 芳香 风度方面 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清高 (总括莲的品格) 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 不慕富贵,洁身自好 4.作者用高洁品格的”莲”自况,婉曲地批评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菊”比 ; “莲”比 ; “牡丹”比 ; 隐士 君子 富贵人 “鲜” “独” “众” 少 多 (对比、衬托) 5.作者说到“莲之爱”是用了疑问句式,而把“牡丹之爱”放到最后说,并用了感叹句。这一问一叹反映了作者慨叹的深沉,同时暗含讥讽,表现了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5.三 峡 1.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 、 的景色。 3.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课文写山突出 、 的特点。写水,则描绘 。 山 长、多 山势陡高、江面狭窄。 雄伟险峻 水 夏 水大流急、迅猛异常 春、冬 清丽奇秀、风景怡人 秋 秋景萧瑟、清凉凄静 凶险迅疾 欢快明朗 悲寂凄凉 奔放美 清幽美 凄婉美 雄奇险拔 清幽秀丽 连绵不断 遮天蔽日 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4.课文结尾引用诗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何作用? 5.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答: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最具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答:突出三峡秋景肃杀的特点,渲染凄清的环境气氛。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宋濂,明初文学家。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