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轧辊机构的设计
姓名:
目录
设计题目················································3
轧辊机工作原理·······································3
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3
机构的选择与比较····································4
方案一····················································5
方案二····················································5
方案三····················································8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拟定与比较··················7
所选机构的设计·······································7
原动机的选择及传动机构的选择与比较·········8
原动机的选择············································8
传动机构的选择·········································9
原动机的装配要求·····································10·······················10
速度曲线图··············································11
加速度曲线图···········································11
制定机械系统的运动循环图·······················11
画出运动方案布置图及机械运动简图···········12
总结·····················································12
参考资料···············································12
设计题目
设计一初轧机的轧辊机构
1、轧辊及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轧机是由送料辊送进铸坯,由于工作辊将铸坯轧制成一定尺寸的方形、矩形或圆形截面坯料的初轧机。它在水平面内和钳垂面内的各布置一对轧辊(图中只画了铅垂面内的一对轧辊)。两对轧辊交替轧制。轧机中工作辊中心M应沿轨迹mm运动,以适应轧制工作的需要。坯料的截面形状右由轧辊的形状来保证。
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根据轧制工艺,并考虑减轻设备的载荷,对轧辊中心点M 的轨迹可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在金属变形区末段,应是与轧制中心线平行的直线段,在此直线段内轧辊对轧件进行平整,以消除轧件表面因周期间歇轧制引起的波纹。因此,希望该平整段L尽可能长些。
轧制是在铅垂面和水平面内交替进行的,当一个面内的一对轧辊在轧制时,另一面内的轧辊正处于空回行程中。从实际结构上考虑,轧辊的轴向尺寸总大于轧制品截面的宽度,所以,要防止两对轧辊在交错时发生碰撞。为此,轧辊中轨迹曲线mm除要有适当的形状外,还应有足够的开口度h,使轧辊在空行程中能让出足够的空间,保证与轧制行程中的轧辊不发生“拦路”相撞的情况。
在轧制过程中,轧件要受到向后的推力,为使推力尽量小些,以减轻送料辊的载荷,故要求轧辊与轧件开始接触时的咬入角γ尽量小些。γ约取25°左右,坯料的单边最大压下量约30mm,从咬入到平整段结束长度约260mm。
为调整制造误差引起的轨迹变化或更换轧辊后要求开口度有稍许变化,所选机构应能便于调节轧辊中心的轨迹。
要求在一个轧制周期中,轧辊的轧制时间尽可能长些。
二、机构的选择与比较
根据设计要求,轧辊中心点长度约双滑块构件3上点的运动分别由凸轮1和5来控制。般来点可精确实现给定的轨迹。
2.方案二
铰链四杆机构:利用构件BC上的点M可近似实现要求的轨迹,杆AB主动件根据四杆机构传动特性,由设计要求确定传动角及杆长度再利用图解法大致确定其杆长,
3.方案三
五杆机构:构件上的点M可近似实现要求的轨迹,且调节与两构件间的相对位置即可调节点的轨迹直接手动两轧辊的距离,送料采用摩擦原理运送铸调节较方便
三、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经过评定与判断,我觉得三较好
方案一采用凸轮机构,使得凸轮的推程和回程的压力角比较大受力较大故不适合
方案二:采用四杆机构,可以避免方案一的,但是主动件只有一个,考虑到杆的承受的能力和机构的效果故不采用方案二。
由于采用机构不仅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而且工作比较稳定直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金刚石绳锯机的使用和维护要点讲解.doc
- 某县在全市利用外资工作汇报会上的发言材料--强势组织不放松 乘风乘势谋突破.doc VIP
- 2025年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完整答案1套.docx
- 小米汽车的营销策略研究.docx VIP
- sinoco西诺克SIN系列变频器调试参数设置故障代码资料.pdf VIP
- 流行歌曲口琴简谱集.doc
- 2025年格力空调分销渠道设计分析报告.pdf VIP
- 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分析-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on employees' innovative behavior.docx
- 《放射化学基础》课件.ppt VIP
- 山西12J1工程用料做法(图集规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