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播文化
朱清河 张俊惠 :“草根文化”的媒介依赖及其社会效用
“草根文化”的媒介依赖及其社会效用
*
■
朱清河
张俊惠
【内容摘要】
大众媒介之于草根文化的大行其道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它是草根文化孕育的 “羊水”
与成长的 “天堂”。对于草根文化来说,网络媒介又为其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繁衍生息便利。然而,当
草根文化借助网络媒介的无远弗届溢出传播伦理合法性边界之际,人们若不对此保持足够警惕与反思,
必然导致构建美好文化家园之梦破灭。
【关键词】
草根文化; 媒介路径; 社会效应
如今,影音媒介使原本普通人的生活发生了始料
未及的改变。在近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来自草根阶
层的原生态艺术表演者可谓一鸣惊人天下知。像 2005
年的原生态歌手 “阿宝”,2011 年的 “西单女孩” 任
月丽和 “旭日阳刚”的王旭、刘刚,2012 年的 “大衣
哥”朱之文,他们几乎都是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
凭着天籁般声音、怀揣草根的梦想、借着声光电的奇
幻魅力,一夜成名的。尤其是朱之文与 “旭日阳刚”,
他们都是长期以农民、农民工形象浪迹于社会草根阶
层,随着他们的表演被草根推崇者拍成视频传到网上,
并感动了亿万网友,他们在网络上火速蹿红而成为众
所周知的草根明星。他们的 “一夜成名天下知”,一方
面,再次印证了电子媒体 “造星”功能的魔幻魅力与
魔弹效能; 另一方面,他们意外地被媒体热捧恰恰说
明,由他们节目所演绎出的草根文化的原生态气息,
已经越来越博得广大受众的青睐,并且业已嵌入到大
众文化核心地带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
么,当今的草根及草根文化如此吸引眼球、魅力四射,
其主要根源与基本路径是什么? 寻绎其中缘由及其社
会效应,颇耐人寻味。
一、网络媒体: 草根文化的狂欢 “天堂”
一般意义上讲,草根文化与底层文化、通俗文
化、大众文化的概念相一致,与精英文化、高雅文化
相对立。后者是一种由政治、知识精英创造的 “蕴涵
着人文理想、体现着形而上价值、寄托着乌托邦理想
的、在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优势文
态的涵化、规训与形塑的烙印不明显,天然饱含着原
生态的本真,散发着乡土的芬芳。它不仅具有 “清水
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的精神品格,更具有 “野火
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的生长动力,还具有 “随风
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社会感染力; 它反映了社会
民众的集体心理和生活关切,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民众
利益诉求的晴雨表; 它作为一种 “副文化、亚文化”
现象,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易变性,易被社会大多数
人所接受,被主流文化所排拒与提防。
从以上对概念的厘定看来,草根文化存在绝非始
自今日,它与精英文化的博弈更是源远流长。比如,
唐朝民间的一些口耳相传的街谈巷议、歌谣谚语以及
俗讲、变文,宋朝的巫术信仰,口传文学,武术技艺
都属于经典的中国早期草根文化。它们往往是从社会
最底层草根群体开始酝酿、成长、壮大,经过人与人
之间的交流得以大规模传播,它从出现开始就带有浓
厚的 “风俗性、大众性、区域性、民间性、自发性与
顽强性。最初的非官方报纸出现在宋代,以小报的形
式流传在民间。小报的出现使草根文化从人际传播转
向了文字传播。它的主要内容大多是由一些新闻和时
事性政治材料构成,并且通过这些选刊的文件和消息
有人说: “互 联 网 吹 响 了 草 根 ( 文 化) 的 集 结
号”,这并非是戏语。草根文化植根于网络,发展于
电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使互联网变得越来
越普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助长了草根诉求的伸张与
草根文化的繁荣,这是毋庸置疑的。新媒体由传统媒
体在技术上的发展而生成,它不仅在技术上具有传统
*
16
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风险社会传媒公共领域的构建与新闻报道的应对”( 项目编号: 201104238) 的研究成果。
现代传播 2013 年第 6 期 ( 总第 203 期)
朱清河 张俊惠 : “草根文化”的媒介依赖及其社会效用
传播文化
媒体的优势,同时还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传统媒
体技术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少数人能够掌
握,并且在时效性和保存性上不具有天然的优势。而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都具有传统媒体的特性和功能,并
且使用更加便捷,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支持。与其它媒
介相比,网络可以近于免费的 “零门槛” 的随时随
地使用,使得草根阶层很容易获得大量的信息,并且
沟通也变得无所不在,无远弗届。在当今的网络时
代,影像与声音融人了普通人的网络生活,随着数字
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更加多样化的传播手段使草根
文化被释放得更为透彻。草根文化如鱼得水,表现出
更多的 “娱乐” 与 “时尚” 颜色。譬如红极一时的
“后舍男孩”,仅凭搞怪的口型与恶搞式的歌词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