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宁夏社会科学 2000 年第 5 期 总第 102 期
科 举 制 作 用 刍 议
张海洋
内容提要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它强化和巩固了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治
体制 ,促进了封建社会教育、儒学 、文学的发展和兴盛 ,并对封建社会价值观念和大众心理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
( ) ( )
科举制度创制于隋文帝开皇十年 公元 587 年 ,终于清光绪三十一年 公元 1905 年 ,前后历隋唐宋元明
清 6 代 1218 年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公认的最可行的取士选官制度 。本文试就科举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 、
文化 、社会心理的作用和影响作些探讨 。
一 、科举制度对巩固、强化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和国家的统一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
隋以前中国的选仕之法 ,不论是奴隶制时代的“世卿世禄制”,汉代的“察举 、征辟制”,还是魏晋的“九品中
正法”,长期以来始终由世族 、豪门把持着入仕的路途 ,进而带来了政治上的流弊 :其一 ,地主阶级上层与中下
层的矛盾尖锐 ,影响社会和政治的稳定 ;其二 , 门阀大族把持政权 ,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削弱了中央集权 。与
此相比 ,科举制则打破了门阀世族垄断仕途的格局 ,为中下层地主阶级出身的士子开辟了一条宽广的入仕道
路 。大批出身寒微的才学之士通过科考被吸收到政府机构中去 ,形成了一批新兴的知识官僚 。中唐武则天朝
科举出身的 10 位宰相中有 6 位来自下层官吏或平民家庭 ,晚唐正史有传的官员中 , 出身寒门的占 14 % ,北宋
达到 46 % ,南宋一半以上出身非官宦家庭 ,明清两代 42 %的进士来自于平民家庭 ①。这不仅扩大了封建专制
统治的社会基础 ,缓和了社会矛盾 ,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相当的稳定作用 ,而且给豪门士族造成政治上的竞争
者 。许多世家子弟不以门荫入仕 ,而是积极参加科考 ,通过正途获得出身 ,“缙绅虽位极人臣 ,不由进士者 ,终
②
不为美” 。这种现象到北宋后更为明显 。因此 ,地方豪门世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受到极大的削弱 ,很难持
续发展他们已经取得的地位和势力以形成地方割据力量 ,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维护国家的统一 。
科举制有严格的选拔人才授予官阶的制度和程序 。隋唐时期 ,礼部主持常科和制科考试 ,登科士子须经
吏部省试合格才授予官职 。宋至清形成完备的三级考试制度 ,一级为省署主持的乡试 ,中者为举人 ;二级为礼
部主持的会试 ,中者称贡士 ;三级为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通过者赐进士 。三级考只是学识 、资历的鉴别 ,除殿
试前三名授官外 ,其他人能否授予官职 ,一律要经过吏部授职考试 。这样 , 中央政府牢牢控制了选才任官权 ,
新兴的进士官僚集团 ,垄断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职 , 中举及未入仕者也享有诸如免除赋役 、领取廪膳 、享
受法律优待等特权 。这批人中的绝大多数有知遇之感 ,愿做封建王朝的忠臣义士 。“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
③ ④
有觊觎之心 ,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 。” 加之 ,封建统治者以科举为“牢笼志士 ,驱策英才”之术 ,通过荣誉 、利
⑤
禄等诱饵 ,“把人的思想拘囚于一定范式中 ,使人的意志集中到一定 目标上” 。笼络人才为专制政权服务 ,使
·83 ·
士子的出路局限于官场 ,造成其身份上的彻底官僚化 ,科举出身的职业官僚也必将依附于皇权 。“宋以前 ,三
⑥
公坐而论政 ,到了宋朝 ,三公群卿立而论政 ,明清则是跪着奏事了。” 由坐而立而跪 ,意味着职业官僚政治地
位的下降 , 已完全沦为专制政府的附庸 。知识人才和职业官僚操纵于中央和皇帝之手 ,加之知识阶层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