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形铣齿加工过程中的切削热模型
彭琪 黄筱调 张金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 210009)
摘要:为了获得顶刃切削时切削区域的温升分布,在分别对铣削热产生和传出的机理,以及刀具和工件之间几何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包含对应虚拟镜像热源的热源模型,根据初始和边界条件推导出相应热源的温升计算公式,考虑到剪切面热源和刀屑接触面摩擦热源对工件,切屑和刀具的温升作用效果的不同,根据解析模型对工件,切屑和刀具中的温升分布分别进行计算,经过模型重构即得整个切削区域的温升分布。
关键词:成形铣齿 温度分布 镜像热源 解析模型
Thermal modeling of the forming gear milling process
PENG Qi HUANG Xiaodiao* ZHANG Jin Shen Yi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Power Engineering of NJUT,Nanjing,210009)
Abstract:In order to obtain the temperature rise of the cutting area in milling by top blade, respectively, the mechanism of heat generation and spread, and the geomet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ool and workpiece are discussed. Considering the virtual image heat source, heat source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n according to initial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heat sources, expression of the temperature rise is concluded. As the effects of the shear plane heat source and the friction heat source were differen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workpiece, chip and tool can be caculated respectively. Thus, the temperature rise distribution of whole model is obtained.
Keywords:forming milling gear,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mage heat source, analytical model
0 前言
切削热是金属切削过程中主要物理现象之一,是研究切削机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削过程中消耗的能量,绝大部分最终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而这部分生成的热量除了由切屑带走一部分,剩下的主要传入刀具和工件,从而影响刀具耐用度和工件的加工精度等。对铣削加工过程中工件、切屑和刀具中的温度场进行研究, 有助于有效地控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以及使得残余应力尽可能地均匀分布,既而抑制工件变形,提高工件合格率,因此,对于铣削加工温度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对切削热的研究,国内外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尤其是在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中期的“黄金时期”,Hahn,Chao和Trigger,Blok,Jeager等人对切削热的研究作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Komanduri和Hou[3][4][5][6]总结了大量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基于Hahn所做的关于无限介质中运动斜带热源,即剪切热源问题的工作,提出了二维正交切削过程中温升分布的求解模型。Kapoor和Radulescu[2]根据能量守恒法则以及传热分析,提出了用于计算三维铣削过程中切屑成形区域的温度分布的解析模型。刘力强[8]通过对切削力和刀屑接触长度的分析,建立了刀屑接触面上正应力和剪应力的分布模型,并根据有限元法对稳态问题的切削温度场进行了计算。近年来,利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出金属切削过程,直观的反应出切削过程中的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成为研究金属切削机理一个有效的途径[9][10]。
相对于理论研究,切削温度的实验测量方法则要落后很多。自然热电偶法只能测试切削区域的平均温度,而且改变工件和刀具材料时,热电势和切削温度关系曲线需要重新标定;人工热电偶法可以测得距前刀面或工件表面一定距离处某点的温度,但是不能直接测得前刀面或工件表面的温度,更无法得到整个切削区域的温度分布。因此,利用数学方法建立切削过程的准确模型,进而计算整个切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32_T 3715-2020 技术交易平台服务规范.docx
- T_CI 263-2024 水上装配式钢结构栈桥(平台)施工技术规程.docx VIP
- 职业技术学院《多轴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数控技术专业.docx VIP
- 14X505-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图示.pdf VIP
- 《人大代表为人民》课件.pptx VIP
- JC-T 799-2007 装饰石膏板-建材行业标准.pdf VIP
- 2025军队文职考试考前30分【数学1】.pdf VIP
- 湖南省2026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一次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pptx VIP
- NBSH_T 0162-2021 石油馏分中碱性氮含量的测定 颜色指示剂法.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