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沁园春长沙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1.docVIP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沁园春长沙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沁园春长沙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1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5分) A.层林尽染 尽善尽美 尽管 尽情 B.鹰击长空 义愤填膺 赝品 梦魇 C.激扬文字 疾风劲草 波及 即席 D.峥嵘岁月 铮铮铁骨 狰狞 争执 解析 A项jìn jìn jǐn jìnB项yīn yīn yàn yǎn;C项jī jí jí jí;D项全读zhēn。 答案 D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5分) A.百舸争流  苛政如虎  道路坎坷  沉疴痼疾 B.鱼翔浅底 材料翔实 吉祥如意 周密详尽 C.漫江碧透 火势蔓延 轻歌慢舞 漫无边际 D.沧海桑田 苍茫大地 满目疮痍 天下苍生 解析 C项“轻歌慢舞”改为“轻歌曼舞”。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5分) A.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及人造丝的发明使人们对丝绸的需求大为减少,对南浔这样一个以丝绸业为支柱的地方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 B.亚运会上,中国三大球似乎只能靠篮球撑撑门面,足球和排球正在用每况愈下的表现,一步步逼近公众的承受底线。 C.如果没有网络作参照,没有出现数字化,作为纸质媒体的期刊编辑对快节奏的现实本可以习以为常,泰然处之。 D.一些重点中学在资源的过度倾斜下创造的某些经验只具有展示的性质而不具有普及的价值,让广大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学校望眼欲穿。 解析 D项“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不合句意,改为“望尘莫及”。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5分) A.作为世界上使用者最多的电子地图数据库,谷歌地图不仅显示传统的矢量地图,还提供分辨率不同的卫星图片和显示地形与等高线的地形视图。 B.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揭晓诺贝尔奖这一被视为科学界最高荣誉、奖金高达百万美元的地方,竟是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里最普通的一处二层小楼。 C.遗传多样性的消失,会走向整个群体的灭绝,一个群体要避免近亲繁殖,能够长期健康地繁衍下去,至少需要几百头左右的个体。 D.中国移动是全球首个运营商推出的移动应用商场,通过聚集精品应用,扩大终端覆盖范围等,应用产品数量和下载量稳步上升。 解析 B项搭配不当,从句意看,“这一……百万美元”用来解说诺贝尔奖,应在“美元”后加“的奖项”;C项成分赘余,“几百头”为概数,应删去“左右”;D项“全球首个运营商……”表意不明,在“运营商”前加“由”。 答案 A 5.请根据原作,仿写一首小诗。(5分) 原作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就变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山顶的草!你旁若无人时,环境就凄清了。 (2)天空的云!你暴躁狂怒时,生命就终结了。 (3)井底的蛙!你坐井观天时,天空就狭小了。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6~8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6.这首词对动词的使用很是成功。请结合上阕的有关诗句,谈谈某一个动词使用的妙处。(10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在这首词中,诗人对动词的使用,是十分成功的。“立”、“去”、“看”、“染”、“流”、“击”、“翔”、“竞”、“问”等动词的使用,使词中的意象十分鲜明灵动。特别是“击”、“翔”、“竞”等动词的使用,使这首词富于视觉的冲击力。 答案 “翔”字一用,意境尽出,写尽了鱼在水中之空灵、自由、悠闲,写尽了在其中蕴涵的蓬勃的生命活力!由此可见,这首词对动词的使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7.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但毛泽东的这首词,描绘秋天又是另一种情感,请谈谈你的理解。(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古人悲秋历来以久,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秋天是一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荒凉而充满寒意的图景。宋玉在《九辩》中流露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慨,可以说开启了文人悲秋的先河。而这首词却是一曲秋的赞歌。 答案 这首词是一曲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