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手术治疗对猴Ⅲ度根分叉病变模型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微生物的.pdfVIP

牙周手术治疗对猴Ⅲ度根分叉病变模型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微生物的.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 京 大 学 学 报 ( 医 学 版 ) ·22· JOURNALOFPEKINGUNIVERSITY(HEALTHSCIENCES) Vol.44 No.1 Feb.2012 ·论著 · 牙周手术治疗对猴 度根分叉病变模型龈下 Ⅲ 菌斑中牙周致病微生物的影响 1 1 1 2 1△ 朱卫东 ,侯建霞 ,刘凯宁 ,唐晓琳 ,孟焕新 (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口腔医院牙周科,北京 100081;2.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科,沈阳 110002) [摘 要]目的:纵向观察猴在自然状态下( 度根分叉病变建立前),根分叉病变建立后牙周手术治疗前,以及手 Ⅲ 术治疗后 6个月时,根分叉部位龈下菌斑中5种牙周可疑致病菌检出率的变化。方法:在猴下颌双侧第二前双尖 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制备慢性 度根分叉病损后,行牙周手术治疗,3只猴共 18个牙位。分别在自然状态下 Ⅲ ( 度根分叉病变建立前),根分叉病变建立后牙周手术治疗前,以及手术治疗后 6个月时,取根分叉部位(颊、舌 Ⅲ 侧)的龈下菌斑。每只猴每时间点有 12个样本,3只猴36个菌斑样本,用 16SrRNA为基础的PCR技术检测样本中 5种牙周可疑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福赛坦氏菌(Tannerellaforsythensis,Tf)、齿垢 密螺旋体(Treponemadinticola,Td)、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actinomycetemcomitans,Aa)和具核梭杆菌(Fuso bacteriumnucleatum,Fn)。结果:根分叉病变模型建立后,局部炎症明显,牙周手术后6个月根分叉区牙周组织有一 定程度的修复,但局部炎症依然存在,Pg、Tf、Td和 Fn的检出率均逐渐显著增加,分别从 58.3%、69.4%至 88.9% (P<0.01),从47.2%、69.4%至83.3%(P<0.01),从 13.9%、36.1%至 61.1%(P<0.01),从 69.4%、91.7%至 91.7%(P<0.05)。Aa的检出率3次取样变化不大(从25.9%、13.9%至33.3%)。同时检出3种以上微生物的检 出率从 38.9%、61.1%至83.3%(P<0.01),以及红色复合体(Pg+Tf+Td)的同时检出(从 8.3%、27.8%至 44.4%,P<0.01)也逐渐明显增加。根据术后6个月组织学有无炎症细胞浸润,分成 8个感染牙位和 10个未感染 牙位,术后6个月感染位点与其根分叉病变建立后牙周手术治疗前的红色复合体检出率(87.5%,62.5%)明显高 于根分叉病变建立前 (0.0%,P<0.01)。虽然均高于非感染部位 (60.0%,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结论:红色复合体(Pg、Tf和 Td)在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Fn则可能是龈下菌斑 中的常驻菌,而 Aa可能不是慢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微生物。 [关键词]根分叉部缺损;牙菌斑;微生物学;动物实验 [中图分类号]R78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7X(2012)01002207 doi:10.3969/j.issn.1671167X.2012.01.005 Effectofperiodontalsurgeryonthesubgingivalperiodontalmicrobiotainartificial class furcationdefects:anexperimentalstudyinmonkeys Ⅲ 1 1 1 2 1△ ZHUWeidong,HOUJianxia,LIUKaining,TANGXiaolin,MENGHuanxin (1.Departmentofperiodontology,PekingUniversitySchoo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