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研究 一九九九年第十期 ·创新教育专栏 · 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岳晓东 龚 放 开发。”据统计, 一个人从进入小学到大学毕业, 一、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平均要经历千余次的测验与考试。如此 “千锤 中国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 百炼”, 使得 “凡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观 念深入人心, 求异、质疑精神受到压抑, 正如   21 世纪即将来临, 西方发达国家正借助其 教育家尼尔 ·波斯特曼所说: “孩子们入学时像 在知识创新和科技发展领域已经形成的优势, 个 ‘问号’, 而毕业时像个 ‘句号’。”事实上, 抢占制高点, 试图由他们来制订新的 “游戏规 凡事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想法, 不仅有碍 “创 则”, 主导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使我国在 造性”的发挥, 而且也与高竞争、高弹性、多 未来 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争取主动, 江 变化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泽民同志要求大学 “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 要完成这一极具挑战性的历史任务, 就必 生力军”,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须进行关于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特别 为国家创新体系提供充沛的后备力量与不竭的 是创新思维的研究和实验。同时, 由于人的创 发展动力。这是当代和未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 新意识、创新能力, 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形成与 教育肩负的最具挑战性的历史使命。 发展必须从小抓起, 青少年时代的发展状况, 直 之所以说这一使命 “最具挑战性”, 首先是 接影响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效, 因而高等教 因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 育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必须走出高校, 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能否培养和造就一批批高 与普教、幼教的同行携手合作, 开展有关人才 素质的创新人才, 事关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国家 培养的一体化研究。 发展后劲。其次, 是因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决非 在美国, 奥斯本创立的创造学在 60 年代就 轻而易举、一蹴而就。诚如美国芝加哥大学心 已风靡欧美。它大大地促进了人们对创造力的 理学教授 · ·盖泽尔斯所指出的那样, “学 认识和探索。创造学的基本原则是 “人人皆有 J W 校本应是赏识和培养创造性才能的场所, 然而 创造力, 创造力的水平可经训练提高”。人本主 事实却不是如此”, 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可能过分 义心理学家更将创造力与人格发展联系起来, 注重学业上的表现, 尤其是过分注重了考试成 把创造境界的提升看成是人格完善的体现。80 绩, “以致教育机构不仅混淆了潜在的创造才 年代以后, 由于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 对创造 ① 能, 而且压制了创造性才能的发挥”。 在“应试 力的研究更加深入。许多国家都组织大量的人 教育”中, 这一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中国社会

文档评论(0)

godadd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