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1. 公司介绍 3
2. 近远期目标和发展规划 4
3. 产业现状和分析 6
4. “碳库”的建立和作用 7
5. 低碳产业和碳减排产业市场规模和机会 10
5.1 低碳产业市场规模 10
5.2 碳减排事业的规模和机会 11
5.2.1《京都议定书》的机会:CDM市场分析及09年重点领域 11
5.2.2 《哥本哈根议定书》的机会:2010年的市场和重点领域 15
6. 业务1:低碳产业项目运作模式和储备资源介绍 16
6.1 团队曾致力的低碳产业和技术推广 16
6.2 模式举例介绍:煤层气综合利用 17
6.2.1 储备煤层气气田资源和CMM发电项目 17
6.2.2 介入该资源的模式 18
6.2.3 典型项目投资估算和财务评价介绍 19
6.2.4 CMM项目立项运作过程 20
6.3 低碳产业各类模式的比较和适用领域 21
7. 业务2:碳减排的运作模式和具体工作 22
7.1 《京都议定书》下的CDM项目买家模式 22
7.1.1 目标 22
7.1.2 需融资的项目开发成本 22
7.1.3 项目收益估算 23
7.1.4 具体工作 24
7.2 《哥本哈根议定书》下的碳交易模式 24
8. 财务 25
8.1 固定成本 25
8.2 收入预测表 26
8.3 现金流量表 27
8.4 资金使用计划 27
9. 公司组织结构和团队介绍 27
9.1 组织结构 27
9.2 团队介绍 28
10. 管理层和投资人关系 33
10.1 股权分配模式和激励机制 33
10.2 利润分配 33
10.3 公司治理 33
附件1. CDM项目开发成本和周期 35
I. 项目成本介绍 35
II. 项目周期介绍 37
1、公司介绍
1.1 公司经营宗旨和目的
**低碳产业公司是从事低碳产业实业投资、低碳技术推广和咨询、碳减排指标购买的国际专业公司,致力于在3年到5年内,成长为有影响力的、综合性的低碳产业投资发展公司。
**低碳产业公司将承袭团队多年历练的碳减排开发和低碳产业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在原有基础上,实行新的战略性开发和转变,依托“碳库”平台的建立,通过资本、技术、碳金融和行业的整合,实现上游产业(低碳产业)和下游产业(碳减排)的对接,形成持续盈利能力的专业性公司。
1.2 公司开展的主要业务
**低碳产业公司拟开展的主要业务有以下几项:
公司将利用平台优势,依托行业协会,凭借团队的经验、碳减排渠道和资源优势,在碳减排和CDM市场开发、项目申报方面为项目业主和碳买家提供专业的咨询与服务工作,并帮助企业按照清洁发展机制的要求,开发碳减排指标,获得开发性收益。
公司在2010年前,将按照目前的《京都议定书》模式开展碳减排项目开发和指标购买工作,将利用碳金融资本的运作经验和优势,实现低碳产业公司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的开发和购买,实现碳减排咨询收益和二级市场的收益。
公司将开展《哥本哈根议定书》的研究和跟踪,以实现新模式下的市场开发,前瞻性的跟踪掌握碳减排未来的交易模式和国际平台,通过“碳库”平台的建立以实现股东投资的价值。
同时公司碳减排的远期目标将是将从经过多年论证的低碳产业中,选择性地重点开发两到三项实业,例如:1)开发团队储备的煤层气气田资源(利用方式为煤层气发电或分离液化,此技术为《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中位列第一位的节能技术,2)低碳类项目等,通过低碳产业公司的运营,整合资源、资本、技术和合作方,实现具体项目的实施,从而实现低碳产业公司的价值增加和投资人的利润回报。
2. 近远期目标和发展规划
公司发展规划如下:
2009年:
完成北京低碳产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注册,开展低碳技术推广的投资咨询业务,并从中选择值得深入投资的低碳技术和产业,同时开展团队储备的煤层气气田资源开发工作;
通过公司渠道,拿到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二批)》和《“十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碳库”平台的建立并成立专业运作平台,运用会员制,并和国内外用户签署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合同,以开展“行业减排”措施的对接;
2012年:
收获购买的碳减排指标二级市场收益;
收获投资项目的收益;
围绕低碳和碳减排推广绿色理念,开展《“十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分析:
尽管低碳产业的高门槛,但如果低碳产业公司能够控制资源,就能整合资本、技术和企业,实现实业开发和项目实施;
若辩证的看待碳市场和竞争对手:
没有在高价的时候介入,2009年的介入正合适,是开发和囤积减排量的好时机,也是我们直接进入战略性开发的好时机;
专业要求更高,则对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要求更严,门槛也更高,需要更准确的判断和更精确的运作手段;
市场的变化,则可能是市场重新洗牌的机会,市场可能出现一个新概念和理念、出现新的赢利模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