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现代化研究的经济文化史观.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优秀博硕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值得参考!!!

二、儒教伦理 …………………………………………………………第 111 页 三、商人精神 …………………………………………………………第 114 页 第二节 杜恂诚的韦伯命题的评判 一、疑问的提出——韦伯命题的解读 ……………………………第 117 页 二、融合与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 …………………………………第 119 页 三、形式理性问题 …………………………………………………第 120 页 四、中国传统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 ………………………………第 123 页 第三章 文化东亚研究的“自觉派” 第一节 杜维明的“儒家论说” 一、新轴心文明论与多元现代性 …………………………………第 128 页 二、东亚现代性 ……………………………………………………第 130 页 三、儒学的创造性转化 ……………………………………………第 132 页 四、新儒家伦理 ……………………………………………………第 135 页 第二节 黄俊杰的“儒学建设论” 一、战后台湾的社会文化变迁 …………………………………… 第 138 页 二、儒家传统与 21 世纪台湾新文化 …………………………… 第 139页 三、儒家经典的现代诠释 ………………………………………… 第 143 页 第三节 冯天瑜的“中华元典精神”与“文化转型论” 一、人文精神(天道观与人道观) ……………………………… 第 147 页 二、伦理观 ………………………………………………………… 第 150 页 三、文化重演律 …………………………………………………… 第 152 页 四、文化转型论 …………………………………………………… 第 156 页 小结 下 编: 融入与建构:经济文化史观 第一章 走出“韦伯命题”的困境 第一节 “合理性理论”的历史发展 ………………………………第 165 页 第二节 交往合理性与东亚现代化理论建构 ……………………… 第172 页 第二章 东亚区域现代化的可行性 第一节 现代化与东亚现代化 ………………………………………第 177 页 第二节 东亚区域整体发展 ………………………………………… 第 187 页 第三章 东亚经济文化史观的探讨 第一节 经济文化史观的建立意义 ………………………………… 第195 页 第二节 儒家文化与东亚现代化 …………………………………… 第199 页 第三节 东亚的“精神伦理转型” ………………………………… 第 220 页 结语 ……………………………………………………………………… 第 226 页 参考书目 …………………………………………………………… 第 228 页 后记 内 容 摘 要 本文是以学术史研究方法对东亚文化现代化研究的一个历史考察。论文在分 析韦伯理论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东亚文化现代化理论的合理内核与困境的基础 上,对东亚文化现代化理论建设作进一步的探讨。 论文由三编组成。 第一编梳理韦伯理论及其发展。本编分二章。其中第一章分析韦伯理论和“韦 伯命题”。文章认为,尽管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文化现代化研 究的开山之作,但其对中国宗教与资本主义之间关系的考察却带有明显的西方中 心色彩。第二章分析韦伯理论的东亚“变形“——贝拉理论。因为贝拉通过对日 本现代化精神气质的研究在理论上突破了“韦伯命题”,贝拉对日本德川宗教的 研究实际上是对韦伯理论的修正与发展,对其后东亚文化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的 启示意义。 第二编是对东亚文化现代化理论的学术考察。文章根据东亚文化现代化研究 中各家学说同韦伯理论的关系,将其分梳为应用、批判和自觉三派并展开分析。 其中第一章考察以金耀基、森岛通夫、山本七平、金日坤等学者为代表的“应用 派”;第二章以余英时、杜恂诚等学者为代表的“批判派”作为考察对象;第三 章考

文档评论(0)

文献大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