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冲A达B二轮复习课堂成长记录5---地质地貌自然带.docVIP

高三地理冲A达B二轮复习课堂成长记录5---地质地貌自然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地理冲A达B二轮复习课堂成长记录5----地质、地貌、自然带 [09江苏高考考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三大类岩石;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考点主干知识结构构建] [主干知识整理] 一、陆地环境组成——岩石 1、地壳物质的循环也可称为三大类岩石的互变;地表的岩石除了喷出岩外还有侵入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这是由于在地下形成的岩石随着地壳运动而升到地表。同理,地下深处也会有喷出岩,这是由于地壳运动下降而造成的。地表的岩石受各种外力的侵蚀、搬运、堆积后,先形成沉积物,然后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才能形成沉积岩。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相互关系 内力作用 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外力作用 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积沉岩 2、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学说 3、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形式 从形态上看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褶皱 背斜 向上拱起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向斜 向下弯曲 断层 地垒 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上升,两边下降,形成块状山地,如庐山、泰山 地堑 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下降,两边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 (2)研究地质构造意义: 4、外力作用与地貌:①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冰川作用: 5、区别地貌特征与地势特征? [冲A尝试题]地壳深处的断层运动会引发地震,并造成地层断裂错位。分析下列某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地质历史上发生过地震至少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2、根据图中断层与岩层的关系,可以推断 A.c 断层早于②地层 B.b 断层早于④地层 C.a 断层早于b 断层 D.c 断层早于b 断层 [联系生活]图某区域示意图,据回答下列题。 1.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 B.②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该区域在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 D..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瓦斯爆炸井喷事故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各个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分别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的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和土壤类型,并且占有一定的宽度,在地球上呈长带状的分布,这叫做自然带陆地上的自然带世界陆地,从赤道向两极,大致可分为几个大的自然带,就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自然带可以分得更多更细些。例如,温带森林带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纬50°到70°之间);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南北纬35°到50°之间大陆东部和40°到60°之间的大陆西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北纬25°到35°之间的大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纬30°到40°之间的大陆)。 地球表面的各个自然带之间并没有显著的,总是由这一带逐渐地转变为另一带,因此在两个自然带之间总存在着过渡带,例如,由森林带向草原带过渡的森林草原带,由草原带向荒漠带过渡的半荒漠带等。的地域分异的地域分异 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 中纬地区 山地的垂直 地域分异 2、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3、雪线的温度分布规律:由副热带地区向两侧高低纬度 4、雪线的分布高度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 ①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 相关,气温高时雪线也 。 ②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降水量越 ,雪线越 ;降水量越 ,雪线越 。 ③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保存,雪线偏 ; ④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 ; 5.雪线的升降变化比还受大气环境改变的制约 [联系生活]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荣幸地印上了它们的背面。读图回答3~4题。 3.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甲图上的景观 B.乙图上的景观C.丙图上的景观 D.丁图上的景观 4.乙图上雄伟壮丽的景观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