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低丘红壤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替与对策.pdf

低丘红壤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替与对策.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6卷 第 4期 生 态 农 业 研 究 Vo1.6 No.4 1998年 12月 ECO—AGRICULTURERESEARCH Dec. 1998 }一1 低丘红壤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替与对策* — — 以江西省鹰潭市为例 sl 王明珠 _ _ _ - — _ - — ^ — 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 摘 要 以江西省鹰潭市为例,分析了低丘红壤匡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替的发展阶段。研究现 状表明,农村进入经济稳定发展和生恋环境退化钌步得以遏制的新时期,其发展对策是进一步 加强基础设蓝建设,提高农业生志系统稳定性,建立立体大农业市局,形成种养结台食物链 ;瞄 准优势资源t实施农村经济 三、二、一”产业战略;优化生产经营体系,增强生冬笺济调控能士。 h 1 关键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替对策 兰垒堡至,喀 多巷 争乏 j磐1 r Evolutionandcountermeasureotagro-ecoeocnomlcsystem inlow—hillyredearthare~ts.W ang Mi“gzbu(InsttuteofSoilSe~nce,CAS,Na兀]ing210008),EAR,1998,6(4):57~59 Akstract TakingY[ngtanCityasanexample.theevo[utionof low hillyredearthareaareanalysed.Itspresentconditionstatesthatnew periodofeconomy developmentandecosystem improvementinvillagehasappeared.Serialmanagementcounter— measuressuchasstrengtheningconstructionofbasisinsta[1ations,buildingthestereodistribu- tionofforestry(hilltop),fruits(hillside),cropping(valley)andfishery(pond),andsoon,are pointedOut. Keywords Agro—ecoeconomicsystem ,Evolution,Countermeasure,Low—hillredearthare~, 我国低丘红壤区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丘陵区,南岭 以北、武夷 山以西、雪峰山以东的 江南丘陵区,包括金衙盆地、赣中吉泰盆地、湘中长衡盆地及皖南丘陵等,总面积27.2万 km “t约 占红壤总面积的 28.2 ,为南方适宜发展农林牧和种植业潜力最大的土地资 源。近 50年来迫于人 口增长压力,人 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该区现已成为红 壤区开发的重点。本文以赣东北鹰潭市低丘红壤区为例,分析了低丘红壤区农业生态系统 演替、现状及其发展趋 向,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与调控方法。 1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替 据对江西省鹰潭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该区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演 替大致分为三千阶段:1949~1979年以粮、猪为主体的单一化结构;1980~1990年以农林 牧副渔为主体的多元化经营结构;1991~1997年第一、二、三产业全面综合发展结构。 该区以粮、猪为主体的单一化结构阶段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农业活动主体多局限于 · 九五 国家科技攻关项 目部分内窖 收稿 日期 1997—09—26 改回日期:1997—12-08 生 态 农 业 研 究

文档评论(0)

蝶恋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