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不同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10卷 第 4期 中 国生 态 农 业 学 报 Vo1.10 No.4 2002年 12月 ChineseJournalofEco—Agriculture Dec., 2002 湖南省不同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黄道友 王克林 刘钦云 邹永 霞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所 长沙 410125)(湖南省农业环境监测管理站 长沙 410005) 摘 要 简述 了湖南省不 同类型区6种高效生态农业典型模式,并系统分析其结构演变 ,揭示 了生态农业发展 的 资源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 、比较利益驱动、技术构成与科技进步 的作用机制 。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模式 结构 作用机制 Studyondifferenthigh—efficientmodelsofeco-agricultureinHunanProvince.HUANGDa~You,WANGKe-Lin(The InstituteofSubtropicalAgricultur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Changsha 410125),LIU Qin—Yun,ZOU Yong-Xia (MonitoringandManagingStationofAgro-environmentQuality,HunanProvince,Changsha410005),CJEA,2002, 10(4):121~124 Abstract Sixtypicalmod dsofhigh-efficienteco-argiculturehavebeendescribedindifferentkindsofdistrictsinHunan Province.Throughsystemicanalysisofitsstructureevolvement,theproductionfactorsdisposebyreasonoftheresources ofdevelopmentofeco-argiculture,comparedinterestsurgeandtheeffectivemechanism oftechnicalform andsciencead— vancementareannounced. Keywords Eco-argiculture,Models,Structure,M echanism 1993~1998年以湖南省慈利县、桃源县、沅江市、长沙县、冷水江市 5个 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 (市)作为山区、丘陵区、平湖 区、城郊区、工矿 区5种不同典型类型区,进行 了县 (市)域生态农业建设研究与 示范 ,建立 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 ,并从其中选取 6种技术成熟、实用性强且具有广泛推广应用 价值的高效生态农业典型模式 ,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原理的分析与研究 。 1 6种高效生态农业典型模式 高效生态农业典型模式一是岩溶山区雨养旱作农业模式 ,典型代表为湖南省慈利县长峪铺村,总土地面 积为 130Ohm ,其 中耕地 86.9hm (含水平旱地 85.3hm2),山坡林果草 园地 984.8hm ,难 以利用荒地 228.3hm ,境内碳酸盐岩溶地貌发育完整 ,年 降水量 1444mm,但 50%~80%降水下渗为地下水 ,地表水资 源极其缺乏,加之耕地无灌溉设施 ,属典型的雨养农业 。1993年 以来该村依靠科技进步建立 了一套旱粮持 续高产稳产高效的技术体系 ,即以治山改梯为基础 ,通过秸秆还 田、粮肥间作 、施农家肥改 良和培肥土壤 ,深 根与浅根、高秆与矮秆 、直立生长与匍匐生长的作物相组合 ,实行多熟立体种植 ,建立充分利用时空优势且基 本不用农药、地膜的粮经饲肥作物轮 、间、套耕作制度 ;顺应降水与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合理安排作物品种与 播期,大力推广秸秆覆盖深埋保水技术;推广旱粮新品种和保温育苗、小麦密条点播、测土配方施肥等旱粮高 产栽培新技术。与 1993年相 比,1998年旱粮单产 由7.9t/hm 提高到 15.4t/hm ,作物水分利用率 由5.3 kg/hm ·mm ·Q提高到 10.9kg/hm ·mm ·Q;全

文档评论(0)

蝶恋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