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费尔巴哈的提纲.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马克思恩格斯战斗檄文选 关于 费 尔 巴哈 的提 纲 马克思 1845 年春天于布鲁塞 尔 一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 - 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 的主 要缺点是 :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 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 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 了能动 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 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 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 的。费尔 巴哈想要研 究跟 思想客 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 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 的活动,所 以它在 《基督教的本质》一著 中仅仅把理论 的活动 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 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 定。所 以,他不 了解“革命 的”, 1 希望文库 “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 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 的 问题,而是一个实践 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 明自己思维 的真理性,及 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 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 的争论,是一个纯 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 三 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因而 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 的产物, - 这 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 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 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 分高出于社会之上 (例如在罗伯特 .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 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 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2 马克思恩格斯战斗檄文选 四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 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 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 实 出发 的。他致力于 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 .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 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因为,世俗的基础使 自己 和 自己本身分离,并使 自己转入云 霄,成为一个独立王 国,这 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 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 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 自 从在世俗家庭 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 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 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 ;但他把 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3 希望文库 六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 人的本 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 的抽 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不是对这 种现实 的本质进 行 批判,所 以他 不 得不 : ( ⒈)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 种抽象的 - 孤立的 - 人类个体 。 (⒉)所 以,他只能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 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 自然地连系起来的共 同性。 七 所 以,费尔 巴哈没有看 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 的产 物,而他所分析 的抽 象的个人, 实际上是属于一定 的社会形 式的。 4

文档评论(0)

精品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