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对接模式研究[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毕业论文].doc

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对接模式研究[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设计(论文) 任 务 书 课题名称 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的对接模式研究 指导教师 学院 商学院 专业 金融学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开题日期 2010年11月22日 一、 主要任务与目标: (一)主要任务 在南湖学院规定的毕业论文撰写期间内,根据师生共同商定的毕业论文选题《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的对接模式研究》,综合运用本科阶段所学金融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撰写一篇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篇幅不少于8000字的毕业论文。 (二)目标 论文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阐述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对接的理论基础,分析对接的前提条件,研究对接模式的类型及其产生的效果,找出可以实现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有效对接的最佳方式,促进正规金融的可持续性,加强民间金融的发展。 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主要内容 基于监管法律的角度,我国金融体系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受国家监管和金融法规约束的正规金融;二是游离于国家监管和金融法规约束的民间金融。目前,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并列存在,交互发展。本文分析了叙述了金融与民间金融对接的理论基础,分析对接的前提条件,研究对接模式的类型及其产生的效果,并结合实证找出可以实现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有效对接的最佳方式,认为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政策引导,实现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有效对接。 (二)基本要求 严格按照毕业论文撰写进度和计划,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开题报告的撰写、外文文献的收集和翻译和毕业论文的撰写等项工作。开题报告应反映该课题的最新发展成果与研究动态,力求层次清晰、格式规范。外文文献应与毕业论文密切相关,外文文献译文应忠实原文、语言流畅。毕业论文应结构完整、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思维严密、内容充实、格式规范,力求有所创新。 三、计划进度: 2010.10.08—2010.11.22 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2010.11.23—2011.01.10 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 2011.01.11—2011.03.11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2011.03.12—2011.05.03 毕业实习,修改论文 2011.05.04—2011.05.12 毕业论文定稿 四、主要参考文献: [1]刘洋.浅析我国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对接[J].金融与投资,2010,(1):P77-78.. [2] 杨福明,黄筱伟.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协同性的实证分析_温州案例[J].上海金融,2009(4):P44-45. [3] 邓志勇,熊惠平.基于“微小”的浙江样本: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的对接研究[J].特区经济,2008,(7):P77-78. [4] 任斌.金融发展与民间金融———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08,(1):P75. [5] 钱水土,刘佳.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联结问题探讨[J].浙江金融,2008,(9):P42-43. [6] Jain S.Symbisis Vs Crowding-out:The Interaction of Formal and Informal Credit Marke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ournal of Development 2005:419-444. [7] Bell C.Srinivasan Tn Udry C .Rationing,spillover,and Interlinking in credit Markets:The Case of Rual Punjab,Oxford Economic Papers ,2007(49):557-585. 文献综述 题  目: 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的对接模式研究     一、引言 当前,从金融监管的角度看,金融体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由政府监管部门批准成立并受严格监管和法律约束的正规金融机构;二是不受政府监管部门对于资本金、储备金和流动性、存贷利率限制、强制性信贷目标以及审计等要求约束的民间金融。我国的正规金融资金实力雄厚,组织制度完善,从业人员素质较高,风险监控能力较强,在提供大额长期贷款方面具有规模经济的成本优势。但与此同时,正规金融体系存在着运行效率低下、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内部风险较高且难以外部化、产品种类单一等问题。相比较而言,民间金融表现出极强的市场活力,具有机制灵活,操作简单,在信息、担保和成本方面的优势,使其更擅 长于提供零星、小额贷款。但由于资金规模有限,缺乏有效的风险内控机制,经营风险较高,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在信息、担保和成本方面的优势仅限于较小的范围。 我国民间金融的主要发源地在农村,尤其是沿海地区,如浙江、福建、广东等。其直接原因在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相对于经济增长的滞后。在中国存在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性民间金融制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