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菌株诱导烟草植株防御酶系的变化(.docVIP

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菌株诱导烟草植株防御酶系的变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菌株诱导烟草植株防御酶系的变化( 车建美1,2,刘波1*,张彦1,3,蓝江林1,郑雪芳1,苏明星1,林抗美1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福州,350003;2. 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2;3.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福州,350002) 摘 要:接种5 d时,不同浓度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菌株1403::gfp/lux接种后烟草植株叶片POD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处理的酶活性,从接种10 d开始,烟草植株叶片POD酶活性降低,并逐渐趋于平缓,酶活性变化与对照相差不大。PPO酶活性在不同培养时间,几乎均高于对照,总体变化呈现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后降低的M”形变化趋势。不同浓度处理后(除处理1外),烟草植株叶片SOD酶活性变化几乎均为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MDA含量呈现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均低于对照处理的MDA含量。采用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菌株1403::gfp/lux接种烟草植株后,在培养的5 d、10 d、15d、20 d和25 d中,烟草植株的根部、茎部和叶片的POD、PPO和SOD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处理的烟草植株,但是,不同防御酶在烟草植株不同部位出现最高峰的时间有所不同。后5 d烟草植株叶片的POD酶活性达到最高,为26.67;10 d烟草植株根部的POD酶活性达到最高,为16.00;后25 d烟草植株茎部的POD酶活性达到最高,为7.83。后10 d烟草植株叶片的PPO酶活性达到高峰,为5.58;5 d时,烟草植株茎部的PPO酶活性达到最高,为8.17,1403:: gfp/lux后25 d烟草植株根部的POD酶活性达到最高,为3.42。后20 d烟草植株叶片的SOD酶活性达到高峰,为79.73;5 d时,烟草植株茎部和根部的SOD酶活性达到最高,分别为81.35和90.73。菌株1403::gfp/lux接种烟草植株后,在培养的5 d、10 d、15d、20 d和25 d中,接种烟草植株的根部、茎部和叶片的MDA含量低于对照处理的烟草植株。 关键词: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菌株,烟草,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Defensive-related enzyme response in tobacco plants treated with avirulent Ralstonia solanacearum strain Che Jianmei1,2, Liu Bo1*, Zhang Yan1,3, Lan Jianglin1,Zheng Xuefang1, Su Mingxing1, Lin Kangmei1 (1. Biotechnology Institution,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350003,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Biopesticide and Chemical Biology,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3.The plant protection colleg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Abstract: Keywords:Ralstonia solanacearum, avirulent strain, tobacco plant, peroxidase (POD), polyphenoloxidase (PPO),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引起包括作物、蔬菜与林木毁灭性青枯病的革兰氏阴性病原菌(Hayward,1994)。烟草青枯病是一种由青枯雷尔氏菌引起的毁灭性土传病害,发病植物茎叶萎蔫下垂,直至全部枯死,严重影响了烟草的产量(潘建菁,2004)。 目前,国内外关于植物青枯病生物防治的报道己经有很多(文献),采用的生防因子也越来越广泛,但研究的热点主要还是集中在无致病力的青枯雷尔氏菌(王羽等,2004;陈庆河等,2004;董春等,1999)和内生细菌(文献)及根围促生菌(郑福庆等,1998;靳绍菊等,1997)。王羽等(2004)从有青枯病的番茄茎中分离出198株无致病力青枯菌,室内平板喷雾法拮抗试验表明,有39个菌株在PSA培养基上可明显抑制青枯菌Bs 01~05的生长。法国Trigalet和 Demery(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