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6月号医学下旬刊第10卷第18期
of
Journal Sci
YangtzeUniversity(Nat No.18
Edit)Jun.2013,V01.10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73例护理
代红霞,任艳蕊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湖北荆州434000)
[摘要]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特有的并发症,易导致严重的妊娠不良结局。孕期应加强
健康教育和产前检查,对确诊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早期干预,指导患者每天早中晚3次进行自我监
测胎动,适当增加产前检查的次数,动态观察胎心率基线变异情况及羊水性状变化,及时及早发现胎儿
宫内窘迫征象。适当放松剖宫产指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术后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围产儿死亡
率,最终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
.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护理;围生儿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志码]A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黄疽和病理胆汁淤积为
其特征,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主要危及胎儿,使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故近年来引起临床极度重
总结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妇1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在73例ICP患者中,剖官产68例,顺产5例。新生儿
1例,重度子痫前期3例,稀有血型1例,羊水粪染率约为26%。
2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护理人员应为患者选择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的病房。指导孕妇合理安排规律生活,保证充足的
睡眠。食清淡饮食,禁辛辣刺激性及高蛋白食物,宜多食水果和蔬菜,补充各种维生素。食物采用蒸煮
焖烩熬的方法,忌用油煎炸炒的方法。尽量避免食用饼干、油炸、腌制加工、烧烤食品和冷冻甜品[1]。
‘
2.2皮肤护理
指导患者着宽松、舒适、透气性及吸水性良好的纯棉内衣,勤换内衣裤,不留长指甲,保持良好的
卫生习惯。洗浴时禁用碱性肥皂及过热的水擦洗,洗后可涂抹婴儿油于瘙痒部位,干燥季节可考虑用增
湿器等适当增加房间的湿度。瘙痒严重时只能用手拍或用炉甘石洗剂涂搽[2]。
2.3心理护理
ICP患者因皮肤瘙痒而产生烦躁焦虑情绪,且瘙痒呈持续性,白昼轻,夜间加剧,从而严重影响睡
眠质量,不利于胎儿发育。所以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疏导非常关键,指导其作息时间规律,避免皮肤
温度过高,可以听舒缓的音乐,告知家属加强与患者的心理沟通,转移注意力,保持愉悦健康心态。
7
[收稿日期]2013一05一lo
[基金项目]荆州市科技局项目(201216)
[作者简介]代红霞(1975一),女,护师,主要从事妇产科护理工作。
万方数据
·50· 医学下旬刊米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6月
2.4专科护理
2.4.1孕期护理嘱患者取左侧卧位以改善胎盘循环,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定期测定孕妇血中胆
酸、转氨酶及胆红素水平,动态了解病情变化。告知患者自我检测的方法:每天早中晚固定1h自测胎
动,3次相加乘以4,正常胎动应大于10次/12h。因ICP患者常并发突然胎死宫内,因此如患者伴有黄
疸、妊娠高血压疾病或双胎妊娠、或既往有死胎、死产等不良孕产史者,应住院监护,积极处理。每日
吸氧2次,每次30~60min。同时遵医嘱给予既有保肝作用又提高胎儿对缺氧耐受力的药物,从而改善
妊娠结局。原则上32周后的孕妇定期做胎心监测,以便及早发现胎儿隐形缺氧。如果孕35周以上,胎
心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及早干预并做好剖宫产手术的准备,防止胎死宫内。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