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
Study on Star Image in Bai Juyi ’s Poems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of Henan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By
Qiu Yan
Supervisor: Prof. Zheng Huixia
April, 2013
I
I
摘 要
①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2916 首(含补遗109 首) ,学界对白居易诗歌的研究虽多,
但对其诗歌意象的研究,仅仅是将其归入了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借物抒情或以景寄情等,
并没有从整体上对其诗歌意象进行梳理,缺乏系统的研究。而日、月、星辰等星象,作
为一种政治化的意象,在目前对白居易诗歌意象的研究中尚无涉及。白居易诗中出现星
象的诗句很多,本文试图对白居易此类诗歌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有助于我们对白居易
诗歌更为全面的深入。并着重分析白居易诗歌中星象所寄寓的政治理想、仕途苦闷、时
间意识和人生感慨。
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主要分析了白居易诗歌中大量出现星象意象的原因。白居易诗歌中出现种类
繁多的星象,一方面是受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周易》中“天尊地卑”、“在天成象”
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受日、月、星等意象所具有的政治化因素及社会现实环境的
影响。并对白居易诗歌中的星象进行梳理分类,主要分为日意象、月意象、星意象,并
从这几类意象中分析其所蕴涵的诗人的心态变化。
第二章主要是对白居易诗歌中“日”意象所寄寓的情感进行分类探讨。“日”的政
治化象征,才使得白居易诗中大量的出现此意象,它寄托诗人对自己仕途政治遭遇的认
识,借以抒发其壮志难酬之苦闷、抒发浓郁的生命意识及时不我待的焦虑感、描写“日”
的各种自然景象,为诗歌营造不同的氛围。同时也融合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赋予它人类
的感情,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以此而所触发的思乡之感。
第三章主要是对其诗中“月”意象及其所寄寓的心态变化进行分类研究。白居易被
贬,后又为避党争而远离朝廷,其个人遭遇对其诗歌创作的内容、情感及所用意象都有
一定的影响。月意象自古都是引发乡愁,寄托相思和返归家园的象征物,同时也反映着
古代诗人墨客孤独与寂寞的心态及其失意者寻求慰藉与解脱的心态,也是士大夫逃避现
实苦难与超群拔俗的人格化身。而这些都与白居易的心灵世界所契合,故而诗人借月或
抒羁旅行役途中的离别相思之愁,或抒远离故土的怀乡念土之情,或感仕途失意寂寞之
悲。
① 谢思炜撰:《白居易诗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年。(以下所引用的白居易诗歌均以此为底本)
I
第四章主要是对白居易诗中“星”意象及其所寄寓的仕途心态进行研究。纵观天上
星宿的命名不难发现,这些星宿的名称多是按照人间社会官职名称命名或者是以日常生
活中常见之物命名,可以说是人间社会在天上的缩影,也就无怪乎“郎官应列宿”的观
念在文人士大夫心中所占的地位。白居易也借助星意象所反映的人间不同政事,寄托着
诗人的政治理想和思想情感。
总之,白居易借助日、月、星等意象这些外在的象征物,发泄其内心的悲苦,或因
亲友的远离而伤怀,或因怀才不遇而苦闷,或因仕途的坎坷而愤懑。
关键词:白居易诗歌,日意象,月意象,星意象
II
ABSTRACT
Bai Juyi, the poet in Tang Dynasty, has w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