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及土壤监测.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固体废物及土壤监测 邓益群 彭凤仙 周敏 主编 前 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固体废物的产量日益增多,导致处理处置设施严重不足,已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和破坏。我国固体废物的总排放率是7.2%,也就是说每年有5531.18万吨固体废物排入环境,这其中包括414.71万吨危险废物。据统计,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历年堆存量达60亿吨左右,占用大量的农田,也使约2/3的城市陷入生活垃圾的包围之中,由此造成的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二次污染时有发生,对我们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因资源无节制消耗而造成的资源短缺的严重挑战。 土壤由于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直接进入或其渗滤液进入被污染外,还由于废气、废水中含有的污染物质、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污水灌溉,结果造成了农田土壤大面积污染。土壤污染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外,更为严重的是土壤对污染物具有富集作用,一些毒性大的污染物,如汞、镉等富集到作物果实中,人或牲畜食用后发生中毒。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全国每年就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 1000 多万吨,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 1200 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 200 亿元。 因此,对固体废物、土壤污染物的监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满足高职高专环境科学类专业对固体废物及土壤监测教材的要求和有关人员的培训的需要,我们编写了这本教材。本书介绍了固体废物及土污染物的来源与危害、监测方案的制定、主要污染物的样品采集与分析测定方法等。本教材不仅全面反映当前固体废物、土壤监测的发展水平,而且针对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对固体废物监测、土壤监测人才专业水平与能力的要求,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突出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本教材主要适用于高职高专环境监测专业及环境类其他各专业使用;同时,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环境保护相关企事业单位培训及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教材。 本书第一篇、第三篇的第一章由邓益群(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二篇的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及第三篇的第二章由彭凤仙(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二篇的第一章、第二章由周敏(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由邓益群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的姚运先等对书稿的内容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对本书所采用参考资料的作者,在此也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合编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读者给予批评指证。 编者 2005年11月 目 录 第一篇 固体废物监测 1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一节 固体废物的概念与特征 1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 1 二、固体废物的特征 1 第二节 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 2 一、固体废物的来源 2 二、固体废物的分类 3 第三节 固体废物的环境污染 5 一、污染空气 5 二、污染水体 6 三、污染土壤 6 四、侵占土地 6 五、其他污染 7 第四节 固体废物监测的作用和意义 7 一、固体废物监测的作用和意义 7 二、试验与监测分析方法的类型 7 三、我国固体废物环境监测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9 四、我国固体废物监测技术路线 10 第二章 固体废物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13 第一节 采样技术与方法 13 一、采样方案的设计 13 二、采样技术 14 三、采样类型 18 四、安全措施 21 五、质量控制 22 第二节 制样技术与方法 22 一、方案设计(制样计划制定) 22 二、制样技术 23 三、质量控制 25 四、样品的保存 26 五、样品水分的测定 26 第三章 固体有害物质的监测方法 27 第一节 固体废物有毒有害特性的检测方法 27 一、有害固体废物鉴别依据及特性 27 三、固体废物有毒有害特性的检测方法 28 第二节 固体废物有害成分监测 35 一、固体废物浸出液的制备方法 35 二、待测液的前处理方法 37 三、固体废物有害物质成分的分析方法 38 四、生活垃圾特性测定 55 第二篇 土壤监测 62 第一章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62 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 62 一 、土壤矿物质 62 二、土壤有机质 64 三、土壤水分 64 四、土壤空气 64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65 一、土壤的吸附性 65 二、土壤的酸碱性 66 三、土壤的氧化还原性 68 四. 土壤中的生物体系 69 第三节 土壤环境背景值与环境容量 70 一、土壤环境背景值的概念 70 二.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应用 71 三、土壤环

文档评论(0)

文档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