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隧道防坍塌施工方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 1 编制说明 3 1.1 编制依据 3 1.2 采用的标准规范 3 2 工程概况 3 2.1隧道概况 3 2.2 地形地貌 3 2.3工程地质 4 2.3.1地层岩性 4 2.3.2地质构造 4 2.4水文地质条件 4 2.4.1含水岩组及地下水类型 4 2.4.2地下水的侵蚀性特征 4 2.5主要不良地质问题 5 2.5.1浅埋段 5 2.5.2岩溶及突水、突泥 5 2.5.3煤层采空区 5 2.6辅助导坑地质条件 5 2.6.1严家横洞 5 2.6.2徐家山横洞 6 3 隧道施工塌方原因 6 3.1 地质因素 6 3.2 水文因素 6 3.3 人为因素 7 3.3.1施工工艺 7 3.3.2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 7 4 组织机构 7 5 防坍塌施工方案 7 5.1 施工原则 8 5.2 超前地质预报 8 5.3 围岩监控量测及洞内观察 10 5.4 隧道防坍塌施工措施 12 5.5 施工中坍方及预防措施 14 6 隧道坍塌前征兆 14 7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 15 7.1 可能出现坍塌的部位 15 7.2 小规模塌方的处理方案 15 7.3 大规模塌方的处理方案 15 8 应急救援 18 9安全保障措施 18 南阳隧道防坍塌专项施工方案 南阳隧道工程位于江西省瑞昌市南阳乡境内,隧道穿过狮子山,隧道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K169+267、DK174+998;隧道分界里程分别为DK169+267、DK174+998。全长5731m,隧道最大埋深193m,纵坡为人字坡。设计为Ⅱ~Ⅴ级围岩,其中Ⅱ级860m,Ⅲ级2400m,Ⅳ级1703m,Ⅴ级768m。 隧道主要的辅助坑道有横洞两处,分别为: 1号(严家)横洞位于线路前进方向右侧,与隧道正洞交于DK172+500,横洞采用无轨运输双车道断面。横洞与线路走向垂直,垂直出隧道后,在H1DK0+23.816处采用半径为50m圆弧左拐(面对横洞大里程方向)47°30′0″后直行至洞口。横洞斜长345m,综合坡度-0.82%。其中Ⅲ级115m,Ⅳ级205m,Ⅴ级25m。 2号(徐家山)横洞位于线路前进方向右侧,交于线路DK173+850处,与线路大里程夹角70°,横洞长117m。其中Ⅳ级95m,Ⅴ级22m。 2.2 地形地貌 隧道区为典型的构造溶蚀丘陵地貌,地面标高60318m,自然坡度5°~35°,相对高差约250m。线路穿越区,地面最高点为尖山,自然标高318m。根据现场测绘,山顶植被茂密,多以灌木、乔木为主;山顶有采煤洞,早在清朝期间就有开采。局部发育落水洞(DK171+920左侧134m)、岩溶洼地(DK170+050~+250段,DK171+520~+740左侧,DK173+450~+575左侧)、溶沟、溶槽等。丘间沟谷内地势相对平坦,地表水较发育,为南阳河河水。丘间谷底及丘坡平缓处分布少量居民区和旱地。 2.3工程地质 2.3.1地层岩性 隧道区位于扬子复式褶皱带,沿线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三叠系嘉陵江组、大冶组;二叠系林山组和长兴组、栖霞组、茅口组;石炭系船山组;泥盆系五通组;志留系西坑组、夏家桥组、青水组(桥头组);该套地层为一套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交互沉积建造。丘坡表层多基岩裸露,局部地段覆盖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粉质黏土,厚度不均匀,一般1-3m。 根据1:20万区域地质资料结合地质测绘,本区处于扬子准地台中的下扬子台褶皱带,历次构造运动的振荡,造成一系列东西向至北东-西南向复杂的复式褶皱带 2.4水文地质条件 2.4.1含水岩组及地下水类型 根据地层岩性、岩石组合关系及其水文地质特性,将本区地下水含水岩组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碳酸盐类岩溶水含水岩组及基岩裂隙水三大类型。隧道区内基本上都是岩溶水富水强透水岩组,另有局部分布有孔隙水弱含水中等透水岩组。 2.4.2地下水的侵蚀性特征 在隧道测区共采取地表水5组、地下水样1组,送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判定全段地下水无化学侵蚀性,地下水碳化环境作用等级为T1;地表水无化学侵蚀性,地表水碳化环境作用等级为T2。 2.5主要不良地质问题 隧道区段内不良地质主要是进出口浅埋、岩溶及采空区问题。 DK169+270~DK169+340和DK174+946~DK174+993为隧道进出口浅埋段,隧道埋深为0~27m,进口段覆盖层为粉质黏土,土层厚度为0.5~1.5m。隧道出口根据震探结果,强分化层厚度达13m。隧道施工易造成塌方。隧道进口右侧边坡顺层,隧道出口左侧边坡顺层。 2.5.2岩溶及突水、突泥 隧道穿越碳酸盐岩地区,线路穿越大块地-瑞昌背斜,地表岩溶强烈发育,地下水丰富。测绘发现有多处岩溶洼

文档评论(0)

企管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