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16 卷 第 3 期 人 类 学 学 报 V o l16, N o 3
1997 年 8 月 A CTA AN THRO POLO G ICA S IN ICA A u g. , 1997
盘县大洞的发育与演化
熊康宁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系, 贵阳 55000 1)
刘 军
(贵州省六盘水市文管所, 六盘水市 55300 1)
摘 要
盘县大洞是一个形态和成因复杂的大型喀斯特洞穴系统。本文通过对喀斯特作用与坡立谷
结构、古水系变迁与洞穴形成等动力地貌洞穴过程分析, 探讨区域喀斯特及洞穴形成演化的水
动力成因, 结合岩相古地理环境推测指出: 关牛洞形成于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早期, 大洞洞厅、
阴河坡、消洞和水洞形成于中更新世早期至中更新世中期。十里坪坡立谷的形成始于中更新世
早期, 并经历后来反复积水消水、侵蚀堆积过程直至全新世。
关键词 喀斯特, 盘县大洞
1 洞穴形态特征
盘县大洞位于贵州省盘县特区十里坪村西, 发育于十里坪坡立谷西缘喀斯特山体中, 由
于洞内古人类活动遗存丰富而成为我国南方又一处重要的旧石器遗址。洞穴实测长度共
( )
1660 。平面上主要由大洞洞厅、关牛洞、水洞、阴河坡和消洞五条洞道组成 图 1 。垂
m
直方向上关牛洞为最上层, 第二层水洞和阴河坡, 大洞洞厅为第三层, 消洞为第四层, 第
五层为消洞的地下暗河, 有待探测。各层之间有竖井、陡坎相通, 与十里坪坡立谷伏流点
(海拔 1638 ) 的高差分别为 65 、47 、34 、- 33 , 以及约- 50 。
m m m m m m
大洞洞厅是一沿 5 °—10 ° 断裂发育并崩塌扩大的顺直洞道, 洞底向内缓倾, 海拔
N E
1670—1674 , 长达 250 , 宽23—56 , 高 22—30 , 总面积达 9900 2 。洞穴横剖面大部
m m m m m
分洞道呈三角形, 洞底被直径 05—13 不等的崩塌岩块覆盖。近洞口段为崩塌形成的自然
m
拱形, 南壁发育有波长 45—70 的贝窝, 堆测当时水流流量可达 50 3。洞中其它溶蚀
cm m s
形态少见, 多为崩塌岩壁。沉积形态中, 化学沉积少, 偶见洞底穴珠和高大的石柱、石笋,
大部分为多层钙板与碎屑粘土的互层堆积, 富含中更新世后期至晚更新世的大熊猫剑齿象
( )
动物群化石 斯信强等, 1993 。根据 自然露头和发掘剖面特征、沉积物组分、形态结构、
动物化石和铀系断代资料 (张汉刚等, 1994; 沈冠军等, 1997) 建立的层位关系见表 1。
收稿 日期: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