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28卷第 2 期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Vo l. 28,No. 2
2006年 4 月 A cta A gricu ltu rae U n iversitatis J iangxien sis Ap r. , 2006
文章编号 : 1000 - 2286 (2006) 02 - 03 12 - 06
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状况研究进展
1, 2 1 3
沈文清 ,马钦彦 ,刘允芬
(
1. 北京林业大学 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00083; 2. 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
办公室 ,江西 南昌 330046; 3. 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 10 1)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碳交换对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并进行了大量的研
究 。从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 /贮量的研究方法 、碳收支状况及其 自然 - 人文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结了森林生态
系统碳循环的国内外研究成果 ,并展望了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碳研究的主要问题 。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碳通量 ;碳贮量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 718. 51 文献标识码 : A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Carbon Budgets of Forest Ecosy stem
1, 2 1 3
SHEN W en - qing , MA Q in - yan , L IU Yun - fen
(
1. The Key L aboratory for Silvicu ltu re and Con servation of M in istry of Education , B eij ing Fore stry U n i
versity, B eijng 100083, Ch ina; 2. Moun tain - R iver - L ake D evelopm en t Comm ittee O ffice of J iangxi Province,
N anchang 330046, Ch ina; 3. In stitu te of Geograp h ical Science s and N atu ral R e sou rce s R e search , CA S, B eij ing
100 10 1, Ch ina)
A b stract: Fore st carbon exchange con tribu te s sign ifican tly to the global carbon balance, therefore catche s
m any eye s and is being mon itored around the world. From the viewpo in t of re search m ethod s, fore st carbon
budgets and its m ajor natu ral/ hum an factors cau sing the difference s in fore st carbon fluxs/ storage s, th is p ap er
summ arize s the re search re su lts of fore st carbon cycle at hom e and aboard, and discu sse s the fu rther study p r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