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果树医院 2011年第6期
福建泉州李褐斑穿孔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木
郑重禄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农业水务局 ,362011)
李褐斑穿孑L病属真菌性病害, 出现黄褐色、凹陷、边缘淡褐色的 6月下旬为我区发病高峰期,大量
可侵染桃、李等果树。李褐斑穿孑L 病斑,潮湿时易产生灰褐色霉状 病叶早落,如遇早台风雨影响,可
病过去在泉州零星发生,危 害不 物,上有许多小黑点,引起枯枝, 延到7月。夏秋 8 月此病继续
大。近年来 由于气候异常、管理不 果实腐烂并脱落。 为害。
当和果农一直来对该病的发生和防 该病 的发病轻重还与栽培管
2 病原与发生规律
治了解甚少,导致该病在泉州市洛 理、树势强弱、树种混栽有密切关
江区马甲镇、罗溪镇等地三华李、 2.1 病原菌 系。凡栽植密度大,偏施氮肥 ,管
芙蓉李树上普遍 发生。据笔者调 根据李褐斑穿孔病病原菌形态 理粗放,不清理树下病 落叶的果
查,发病株率轻者 21.2%,重者达 特征可知 ,该病 由核果穿孔叶点菌 园,发病重 ;栽植密度适中,合理
92.7%,平均病情指数达 40.6,严 侵染所致,属半知菌亚 门,腔胞 施用氮、磷 、钾肥,多施有机肥,
重影响李树的生长与结果,已成为 纲 ,球壳孢 目,叶点霉属。分生孢 管理精细,夏季适当疏枝,树冠通
泉州新近发生的李树主要病 害之 子器散生或聚生,扁球形,黑色, 风透光 良好,冬季彻底清理病落叶
一 。 近几年来,我们对马甲镇溪林 初埋生 ,后突破表皮;分生孢子梗 残体 的果 园,则 发病 很 轻;桃 、
村林闽兴李园李褐斑穿孑L病的发生 短;分生孢子单孢,无色,卵圆形 李、龙眼树混栽园比单一栽植 园发
进行了详细调查,基本上摸清了病 至椭圆形。 病重。
害的发生特点,现将该病的发生规 2.2 发生规律
3 防治技术
律及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该病属风雨传播病害,病菌主
要 以分生孢子器在病落叶上越冬, 对李褐斑穿孔病必须采取综合
1 症 状
也能以菌丝体在枝梢病组织内越 防治措施 ,才可取得有效的防治效
李褐斑穿孔病主要为害李树较 冬。翌春随气温回升和降雨,分生 果 ,要求以农业措施为主,化学防
老的叶片,也侵染新梢和果实。受 孢子借助风雨传播,从自然孔 口或 治为辅进行综合防治。
害叶片初期出现针头大的黄褐色小 伤 口侵人,一般适温多雨天气有利 3.1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
点,后扩大为直径 2~5毫米圆形 发病。夏季雨水多,病斑扩展速度 选择李树适生地建园;合理密
或不规则褐色病斑。病斑边缘清 较快,病情重。受气候影响,李褐 植,采用适 宜树形,避免 留枝 过
晰,常有淡褐色晕圈,潮湿时病斑 斑穿孔病在泉州 5月上旬开始发 多,及时夏剪疏枝 ,保证通风透光
的反面或两面易出现灰褐色霉状 病 ,此时旬平均气温23.1℃,病斑 良好 ,降低李园湿度;注意防旱排
物 ,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座。至发病 主要发生在树冠内膛和主枝基部的 涝,花前和果实膨大期适时灌水;
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色小粒 叶片上,从 下逐渐 向上部叶片发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忌偏施氮
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初期埋 展。该病的发生程度与气温 、降雨 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
于表皮组织下,后突破表皮,病斑 密切相关。气温26~28~C为该病最 力。
边缘易产生离层,病组织干枯脱 适发生期。当气温在 2O一3Oac时, 3.2 彻底清除病叶。减少侵染源
落,形成边缘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