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 l1月 文 化 学刊 NOV.2012
第 6期 CultureJoumal No.6
【文化纵横 ·文化书评】
“闷稽群藉,博约精审”:
明代史学研习的拓新之作
— — 《明人汉史学研究》评介
郭 江 龙
中国古代史学发展演变至明代 ,到了一 史研习的实践功能与道德价值 ”,介绍明代前
个较为特殊的阶段。宋代士人好谈心性,讲究 期汉史研究重视 “史鉴”功用的特点:第三部
义理之学;清代学者则黜虚崇实,重考据之 分为 中编 ,“明中叶文学 复古运动影 响下
学。明代处于学术理念全然不同的两个时代 《史》、《汉》的艺术性借鉴和学术性考释”.探
中间。在学术发展理路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讨 明代 中叶,思想文化领域发:生变动之际.
用 .对于明代史学的研习可探清 自唐宋以来 《史》、《汉》文本研究的新动态;第四部分为下
学术史的内在发展脉络,可达 “辨章学术,考 编 ,“明后期理学裂变下汉史学的多样化趋
镜源流”之功用。谢国桢云 ,“有明一代 ,史学 向”,介绍晚明时期主流意识形态 (理学)受到
最盛,若焦骇之 《献征录》、王世贞之 《四部 冲击,明代学者的汉史研究呈多元化发展:第
稿》、何乔远之 《名山藏》、郑晓之 《吾学编》,恢 五部分为余论 (明人汉史学研究的整体评
弘典则,蔚为巨观。”而清代 以降,学者对明代 价),对 明人研究汉史学 的特点、汉史学对 明
史学甚为贬低 ,尤以四库馆臣之流,厚诬明 代学术的影响以及明人汉史学研究的不足进
人,多有訾议,但闻明人史著,多有 “明人恣纵 行综合归纳、缕述 ;第六部分为附录,其 中作
之习,多涉疏舛”之语 ,诸如此议不可谓持平 者罗列出诸多表格,包括 “《千倾堂书 目》中所
之论。 列明人研究汉史著作一览表”、“明人 《史记》、
20世纪80年代 以来 明代史学的研究渐 《汉书》、《后汉书》刊刻情况一览表”、“明人汉
趋繁荣,综合性专著 “浩如烟海 ,汗牛充栋”, 史评论著作情况一览表”等 10个:表格。
有关明代史学史的研究,在最近出版的史学 明代对 《史记》、《汉书》等汉史文本研究
史著作 中亦颇受重视 ,多现拓荒性佳作。近读 较为繁盛 ,如作者所云:“明初朱元璋终身不
朱志先博士的明代史学史专著 《明人汉史学 离 《汉书》,且 迁‘固之言与经训并传’;明中期
研究》,获益匪浅,如饮甘醴,笔者不惴浅陋, 大量 《史记》、《汉书》刊刻,批点 《史记》、《汉
特撰此书评 ,籍 以浅抒己见。 《明人汉史学研 书》蔚然成风;晚明评论 、考证汉史亦是蔚为
究》一书,凡43.2万言,蔚为大观,由湖北人 民 大观。”此前学界对明人汉史研究关注较少且
出版社于 2011年 5月出版。是书共有六部 较为局限。学界对此研究多是从文学评论 的
分,文章结构分为上、中、下三编。第一部分为 角度 ,探讨 《史记》、《汉书》的笔法、文体等方
绪言,探讨作者选题意义,学术史回顾与前 面,从史学角度关注甚少。对明代史学评论关
瞻,文章结构与思路 以及创新点和难点;第二 注仅局限于王夫之、李贽等几个大家.忽视了
部分为上编,“鉴往知来与劝善惩恶思潮下汉 役 潞 ’
整体上把握明人汉史学的发展状况。另外 ,学 加以佐评 。不像其他一些评点本,只是把 《史
界对于唐代 、宋代以及清代汉史的研究 已经 记》的内容进行概括罗列,然后加以评点。”关
展开,而且对于明人史学的研究已经涉及到 于 《史记》版本的选择,作者发现 凌“稚隆在对
元史学、宋史学、《史通》学等几个方面,对于 《史记》进行研究时,非常注意版本的选择,选
明人汉史学的重视程度实为不及。因此,《明 用最好的宋本和汪本为底本,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