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 代 散 曲
元代另一种饶有新鲜意味的文学类型是散曲。散曲是与剧曲相对而言的,它是金元时期北方兴起的可合乐歌唱的一种新型韵文体裁。
元代散曲的兴起及体制
一、散曲的名称及形成
元人当时没有散曲的称名,他们对今天所说的散曲的通行称呼是“乐府”,又称“新乐府”、“北乐府”、“今乐府”。“散曲”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人朱有燉(dùn)的《诚斋乐府》,不过,此书所言的“散曲”,实际是指现在与“套数”相对而言的小令。后来,才逐渐有人用“散曲”来兼指小令和套数。20世纪初,吴梅、任讷(中敏、号半塘)等曲学家均使用散曲概念来指称,于是,文体概念意义的“散曲”才完全明确下来。?
论及曲乐的形成,一般认为,散曲产生于北方俗谣俚曲。徐渭《南词叙录》:“今之北曲,盖辽代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可被管弦,世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这个推测认为,明代的北曲来源于北方健儿之歌,由于宋词逐渐脱离歌唱性,这些从北方传入的北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歌唱音乐。他所说的北曲,即是散曲。
二、散曲的音乐形式
随意翻检一些散曲集,可以看到一支曲子的名称书写大抵有三部分组成:【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双调·新水令】《冬怨》,它们分别是曲子的宫调、曲牌与题目,能让我们感受到散曲曾经所具有的可歌可唱的音乐特征。
散曲既然是倚声填词以歌唱,自然讲究音律宫调,讲求用韵。
宫调与曲牌
宫调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我国古代称宫、商、角、徽、羽、变宫、变徽为七声。其中以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为“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调式称“调”。以七声配十二律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合为八十四宫调。一个宫调有大致确定的调高。
北曲所用宫调,据周德清《中原音韵》所列,共有12个,它们是: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高平调,般涉调,角调,双调,商调,越调。
南曲所用宫调,据明沈璟《南九宫谱》所列,共有13个,它们是: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越调、商调、双调、仙吕入双调为九宫,加上大石调(附入正宫)、小石调(附入商调)、般涉调(附入中宫)、羽调(附入仙吕)合为九宫十三调。
每一宫调都有特定的情感色彩。比如,仙吕调清新绵邈,南吕宫感叹伤悲,中吕宫高下闪赚,黄钟宫富贵缠绵,正宫惆怅雄壮,大石风流酝藉,小石旖旎妩媚,高平条物滉漾,般涉拾掇坑堑,商角悲伤宛转,双调健捷激袅,商调凄怆怨慕,宫调典雅沉重,越调陶写冷笑。
每一宫调都包含有不同曲牌。现在常见的曲谱,收曲牌一般在四、五百个。曲牌与内容没什么关系,只是一种标志。无论北曲还是南曲,其曲牌功用都有区别:有的曲牌只限于小令用,有的只用于套数,有的则是小令套数兼用的。注意不能混用。曲谱一般有标注说明。
用韵与衬字
散曲在用韵上,使用北方音韵,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分为19韵部,它们是:
1、东冬 2、江阳 (3、支思 4、齐微)5、鱼模 6、皆来 7、真文
(8、寒山 9、桓欢 10、先天) 11、萧豪 12、歌戈(13、家麻 14、车遮)
15、庚青 16、尤侯 17、侵寻 (18、监咸 19、廉纤)
注:括号中的韵部,对词来说大致是一部韵。
曲韵部数虽与词一样多,但因无入声,实际上是比词韵分得更细。在这19韵部,以“齐微”、“鱼模”、“尤侯”、“萧豪”、“先天”等韵部较常用,可以算作“宽韵”;以“寒山”、“监咸”、“支思”等韵部较罕用,可算是“窄韵”;“桓欢”、“侵寻”、“廉纤”最罕用,称为“险韵”。
散曲的协韵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用韵为密,几乎句句押韵;二、定于一韵,一押到底;三、平仄通押;四、不忌重韵。如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P297):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这支曲子,使用“家麻”韵,韵字是“鸦、家、马、下、涯”,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其中“鸦、家、涯”是平声字,“马”是上声字,“下”是去声字,平仄通押。而不避重字重韵,有时甚至达到整首曲重复使用同一字为韵,构成“重韵体”,如周文质【正宫·叨叨令】《自叹》:
去年今日题诗处,佳人才子相逢处,世间多少伤心处,人面不知归何处,望不见也末哥,望不见也末哥,绿窗空对花深处。?
衬字:
散曲同一曲牌的句数、字数是有一定变化的。同一曲牌,不同作家使用,其字数长短奇偶有时会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北曲初无严格格律、作家仅以词应歌有关。因为以词应歌,即使某些句位字数多少不一,比较灵活的曲牌音乐曲式是可以通过添声偷声来处理的。但是,曲乐的这种处理能力毕竟有一定限度,如不加节制,不免会出现不可歌的情况。
基于此,曲谱家在考订律谱时,一般选择常用格式与字数为“正格”、“正字”;而将与“正格”有出入的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