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3卷第 3期 长 沙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Vol. 3 No. 3
2006年 9 月 Journa l of Chang sha Un iversity of Sc ien ce an d Technology( Na tura l Sc ience) Sep. 2006
文章编号 : 1672 - 9331 (2006) 03 - 0020 - 07
先进控制流透平设计的展望
徐大懋
(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 51803 1)
摘 要 :在简要概括和分析各种先进透平设计方法的基础上 ,讨论了工程设计中应考虑的若干问题 ,如 :各种
控制方法的应用场合 ,合理的径向压力梯度和级后参数分布 ,变反动度设计等. 提出了具有应用前景的 “通
用边界控制 ”法 , 阐述了先进控制流的概念和内容. 先进控制流集中了传统冲动式和反力式透平的优点 ,使
效率和紧凑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透平 ; 先进控制流 ; 端部损失 ; 变反动度设计
中图分类号 : TK14 文献标识码 : A
A v iew of design on advanced con trolflow of turb ine
XU D am ao
(Ch ina Guangdong N uclear Power Holding CO. L td. , Shenzhen 51803 1, Ch ina)
A b stract: Several issue s abou t engineering de sign were discu ssed ba sed on generalizing and analy
zing som e of advanced de sign m ean s of tu rb ine, such a s app lication of every con tro lflow m ean s, rea
sonab le radial p re ssu re gradien t and p aram eter distribu tion after stage, variab le reaction de sign , etc.
A m ethod of cu rren t boundary con tro l wh ich ha s an app lication p ro sp ect wa s advanced. The concep
tion and con ten ts of advanced con tro lflow were p re sen ted. A dvanced con tro lflow succeed to the ad
van tage s of traditional impu lse and reaction tu rb ine, a s well a s m ade the efficiency and comp act im
p roved.
Key words: tu rb ine; advanced con tro lflow; boundary lo ss; de sign of variab le reaction
近几年来 , 由于全三维气动计算的发展和控制流的应用 , 透平通流部分的设计迈进 了新的里程
碑 ———效率可在常规设计的基础上再提高 2 % ~4 %左右. 传统的透平设计是从基元级参数合理匹配和
改进叶型来提高效率 ;控制流则是合理组织叶片槽道内压力沿叶高的分布 ,从降低端部损失来提高效率.
这二种设计原则必须协调配合才能使性能更完善. 但这二种原则同时使用又出现一些新的矛盾 ,如 :作功
量与反动度沿叶高不匹配 ,常规冲动式和反动式在应用控制涡时均出现一些热力和结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