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重质组分微生物降解作用研究进展.pdfVIP

稠油重质组分微生物降解作用研究进展.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22(7): 1255-1262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 稠油重质组分微生物降解作用研究进展 1, 2* 2 2 2 王新伟 ,蔡婷 ,刘宇 ,谭希 1. 油气污染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 摘要:胶质、沥青质是稠油的重质组分,由于结构复杂和生物可利用性低,胶质、沥青质是稠油污染物进行微生物降解去除 的瓶颈。在阐述胶质、沥青质化学结构和检测方法基础上,总结国内外有关稠油重质组分胶质、沥青质的生物降解作用,可 为环境中稠油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提供理论支持。调查表明:稠油胶质与沥青质化学结构质相似,均含多个芳香核,O、N 、S 等杂原子,主要区别在于稠环芳烃的聚合度不同,胶质中稠环的环数远小于沥青质;胶质以稳定的胶体分散状态存在于原油 中,并与沥青质分子间形成络合物,聚结成大分子聚集体。目前已经筛选出可降解胶质、沥青质的菌株,包括细菌和真菌, 但所筛菌种降解率仅为10%左右。针对稠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机理研究十分有限,多集中在稠油胶质、沥青质组分相对含量 及功能基团的变化上。对于环境介质中相关组分环烷酸、咔唑类及噻吩类,已获得一些生物降解规律和途径,为胶质沥青质 的生物去除提供了可能。鉴于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疏水性有机物在生物可利用性上具有增强作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胶质、沥 青质生物降解的促进作用也已得到证实,报道的影响途径包括增加生物量、增强新陈代谢过程、改变摄取机制、参与共代谢 以及影响细胞表面性质和菌体Zeta 电位等,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使稠油胶质降解率提高10%以上。综上,未来应加强高效降解 菌的筛选,深入探索胶质与沥青质生物降解的分子机理和影响因素,在提高其生物可利用性的作用途径上进行突破。 关键词:稠油;胶质;沥青质;生物降解;生物表面活性剂 中图分类号:X1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 (2013 )07-1255-08 引用格式:王新伟,蔡婷,刘宇,谭希. 稠油重质组分微生物降解作用研究进展[J].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22(7): 1255-1262. WANG Xinwei, CAI Ting, LIU Yu, TAN Xi. Research advances in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heavy components in heavy oil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3, 22(7): 1255-1262. 稠油是我国主要的非常规石油资源,占石油总 1 稠油胶质、沥青质的化学结构 资源量的28% ,在我国资源保障上具有重要地位。 稠油中沥青质含量可达 10%~30%,个别超稠 稠油系指在原始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黏度为 油超过50% ,胶质含量一般大于20% 。近年来, 高 -1 或在15.6 ℃及1 Pa下密度为 分辨率的核磁共振(NMR) 、色谱- 质谱联用 100 ~10 000 mPa·s -3 (10 ~20 API)的原油;而密度大 0.934 ~1.00 g·cm (GC-MS)、傅里叶红外(FT IR)等分析仪器对稠油的 -3 -1 于1.00 g·cm ( 10 API) 、黏度大于10 000 mPa·s 化学结构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如胶质与沥青质化 [1] 的原油为特稠油 。国外称稠油为重质原油(heavy 学结构质相似,主要区别在于稠环芳烃的聚合度不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