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合塘-湿地系统水生植物时空分布对氮磷去除的影响
彭剑峰,王宝贞1,夏圣骥1,王 琳2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2.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3
摘要:利用复合生态塘-湿地处理系统水生植物时空格局异质性,研究了水生植物分布对氮、磷去除影响。结果表明,水生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分布差异导致各单元氮、磷去除呈现不同的周期变化;水生植物主要通过改变硝化/反硝化进程、自身代谢和化学沉降速率影响NH3、NOx-、有机氮和总磷的去除。系统不同单元中氮、磷去除机制差异决定了NH3和总磷主要在曝气养鱼塘(去除率分别为29.5%、30.1%)、鱼塘(16.9%、17.8%)和水生植物塘(24.5%、19.4%)去除;NOx-主要在芦苇湿地(出水0.4 mg/L)去除;而有机氮则主要在复合兼性塘(32.3%)和鱼塘(28.1%)去除。此外,生态塘出水中水生植物绝大部分被芦苇湿地所截滤,它们的腐败/释放导致湿地中NH3和总磷的表观去除率偏低(分别小于8.5%和11.5%)。
关键词:水生植物;氮;磷;生态塘;湿地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4)04-0508-04水环境中氮、磷的富集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促进了水生植物滋长,改变了水生植物的时空分布格局;另一方面,各种水生植物也通过多种方式改变水环境,而水环境的改变又不可避免地影响氮、磷的去除[1, 2]。水生植物和氮、磷的这种相互影响在复合生态处理系统中表现尤为突出。污水中充足的氮源和磷源加大了水生植物生物量,加剧了处理单元间生物群落的时空分布差异;而水生植物的分布差异又影响着水环境变化,使单元间氮、磷表现出不同的去除规律[3]。
图1 各单元浮游藻类数量季节差异
利用某生态处理单元,比较不同水生植物对氮、磷去除的影响已成为生态处理研究中的热点。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活型(life form)接近的群落间的横向比较,研究范围较窄。例如对某型湿地,不同浮叶植物对氮、磷去除效果的模拟比较。本实验主要以实际生产运行的复合生态塘-湿地处理系统为实验平台,以不同发展水平的水生植物的季节演替为基础,考察水生植物时空分布与氮、磷去除的关系,试图进一步了解不同生态处理单元中氮、磷去除的周期性差异。
1 实验方法
1.1 实验地点
实验选择在水环境变化复杂、水生植物时空分布变化显著的山东某生态处理系统进行。该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生态塘和湿地两部分, 工艺流程依次为:复合兼性塘(HFPs)→曝气塘(APs)→曝气养鱼塘(AFPs)→鱼塘(FPs)→水生植物塘(HPs)→芦苇湿地(CWs)。
1.2 取样与分析方法
实验从2001年到2003年,每周采集水样2~3次。水温和DO分别采用精密温度计和Hach-16046溶解氧仪现场检测,pH利用PHS-3C酸度计于实验室检测。样品首先用不锈钢筛(孔直径2 mm)过滤以去除较大的浮叶植物,再进行氮磷分析。各种形态氮和磷的测定按照APHA(1995)的标准,其中NOx--N采用戴氏合金法测定以消除氯离子的干扰。
在浮游藻类分析中,水样用有机玻璃采水器于水面下0.5 m处采集。取1000 mL水样,加入15 mL卢戈氏液固定,静置24 h后吸去上清液,定容至30 mL。显微镜检计数时,充分摇匀,吸取0.1 mL滴入计数框内,用视野法计数各属的细胞数和个体数。
2 结果与讨论
2.1 水生植物群落时空分布格局
水生植物时空分布格局异质性主要通过各单元浮游藻类数量和分布的季节变化来衡量。从图1可以看出,各单元浮游藻类的数量季节差异明显。冬季浮游藻类数量增长慢,而夏季浮游藻类数量在曝气养鱼塘中迅速升高,但在鱼塘和芦苇湿地中又迅速减小。这是由于冬季低水温、低光照强度和短日照,浮游藻类活性低,生长速度慢;夏季日照增强,在污染负荷略低的曝气养鱼塘内浮游藻类大量增殖;由于鱼塘中原生、后生动物的捕食作用,水生植物塘中浮叶植物的抑制作用,芦苇湿地中芦苇根系的截滤作用共同导致浮游藻类数量迅速降低。
此外,镜检发现浮游藻类群落分布也有显著的时空差异。夏季,浮游藻类以篮、硅藻为主。其中从复合兼性塘到芦苇湿地,藻类逐渐从体积较小的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固氮鱼腥藻(Anabaena azotica)为主过渡到体积较大的针杆藻(Synerdia acus)和月芽藻(Selenastrum)为主,此外水生植物塘中生长着大量的浮萍(Duckweed)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芦苇湿地中生长着芦苇和浮萍。这就使夏季植物群落呈浮游藻类→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而冬季,各单元中水生植物仅剩少量浮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