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日本的“振兴西北贸易”对策——以包头等地的皮毛交易为中心.pdfVIP

抗战时期日本的“振兴西北贸易”对策——以包头等地的皮毛交易为中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时期 日本的 “振兴西北贸易对策 — — 以包头等地的皮毛交易为中心 丁晓杰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叭15l7) 内容提要:卢沟桥事变后,昔 日以包头、归绥为中心的西北贸易顿时萎缩,交易额一落千 丈。即西北产皮毛等经包头、归绥等中转天津 出口海外的数量大减 ;同时由于 日本实行贸易 统制政策 ,原来经包头、归绥运往西北的 日用杂货亦受到统制。 日本为诱致西北产羊毛等畜 产资源等为 己所用,并通过贸易往来向该地区渗透,为将来向中国西北地 区扩 张做准备 ,在 伪蒙疆政权时期 内采取各种措施 ,力图 “振兴”西北贸易。 关键词:西北贸易 振兴对策 蒙疆 包头 厚包贸易组合 引言 卢沟桥事变后 ,日本关东军以原绥远省为中心,包括 旧察哈尔省、山西省的一部 ,扶植成立了伪蒙 疆政权。对 日本而言,当时该地区在军事 、政治上是阻止可能出现的苏联军队南下的重要屏障,并且 在割断西北地区中国共产党与苏联联系方面也处于重要地位 。作为 “防共特殊地带”,日本维持在该 地区的占领统治当然必要。经济上,铁矿石、煤炭、羊毛被称为蒙疆的三大资源 ,是 日本维持战争经济 必不可少 的重要战略物资,即 “蒙疆作为矿产资源及羊毛资源的供给地 ,在 日满支经济圈内占有重要 地位”。① 掠夺这一地区的资源 ,是 日本统治蒙疆 的核心。并且随着伪蒙疆政权 的成立,该地域处于 日本将来向西继续扩张的前哨阵地 。通过贸易活动向西北地区渗透是将来 “西进”的准备工作之一。 但 “事变 ”后往 日以包头、归绥为中继的西北贸易 由于分属于沦 陷区和国统区,敌我对立以及各 自的 贸易统制措施的实施,使得昔 日繁盛的西北贸易大大萎缩。日本为获得西北的皮毛资源、并向该地区 渗透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欲 “振兴”西北贸易。目前学界对西北皮毛贸易有不少研究成果,②但至今 未见关于抗战时期 日本的西北贸易对策 的研究论著出现 ,笔者拟对此做一些探讨。 一 、 卢沟桥事变前的西北贸易及重要性 从 19世纪末开始 ,随着中国殖 民地、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西北地区亦逐渐被纳入世界资 本主义的殖民体系中,该地区的一些物产如羊毛等畜产品作为商品开始大规模输 出。据 20世纪30 年代的调查 ,中国的羊毛年均总产量约为49万担 ,其 中西北产约 占60%。⑧ 抗战前西北皮毛一是青 海、甘肃 、宁夏等产地的皮毛在酒泉汇集后 ,通过星星峡运到新疆 ,从新疆各 口岸出 口,但输 出有限,大 约不到上述三省皮毛输 出总量的20%。④ 二是通过天津出 口,主要路径有两条 :一是从凉州到西安 , 本文为 内蒙古社科规划项 目(批准号 :IOE042)成果。 ① 川村得三:《蒙疆经济地理》,丛文阁1941年版,第2l页。 ② 主要论文有樊如森 《天津开埠后的皮毛运销系统》,《中国历史地理论~)2001年 1期;渠 占辉:《近代中国西北地区的羊毛出 口贸易》,《南开学报)2004年 3期;黄正林:《近代西北皮毛产地及流通市场研究》,《史学月9])2oo7年 3期;胡铁球:《近代西北皮毛 贸易与社会变迁》,《近代史研究)2007年4期等。 ③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临时经济调查委员会编:《支那羊毛)1935年版,第34页。 ④ 胡铁球:《近代西北皮毛贸易与社会变迁》,《近代史研究)2007年4期 ,第 98页。 · 142 · 抗战时期 日本 的 “振兴西北贸易”对策 经陇海路辗转过平绥路或同蒲路到天津;另一条从青海、甘肃、宁夏等地通过驼运、舟筏运至包头、归 绥 ,再经平绥路至天津 ,这是西北羊毛的主要输出渠道 。本文只涉及后者。 包头作为商业城镇的兴起与繁荣,与近代以来西北地区的皮毛交易密不可分。其皮毛收购贸易 始于 1838年山西商人开设的公义店。① 1850年包头南海子取代托克托县河 口镇逐渐成为黄河 中上 游的水运货物集散地,作为贸易城镇的区位优势开始 凸显。1882年天津外国商会代理人常住归化 城,进行皮毛交易,次年在包头设立 了外国商会 的代理店,②包头皮毛市场功能开始从产地市场向转 运市场转变。1923年

文档评论(0)

liyxi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