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本单元在全书中的地位、作用 知识结构 本单元的特点 创情境,激愿望;联史实,见价值 突实验,重体验;学方法,形态度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 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特点 教育目标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涉及内容丰富、广泛,知识点不多,要求不高。 呈现方式上从“生活→生产→科技” ,从“过去→ 现在→未来”以具体的事例或可能实现的设想展现化学的奇妙 几点说明 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预先进行安全教育,针对实验目的、实验室管理等提出预习、操作规范、清洁整理、实验纪律等方面具体的要求,并使之形成习惯。 可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逐一认识、熟悉其设备、药品、仪器的安置和用途,消除陌生感。 本课题的目的是练习实验操作,所涉及的原理暂不要求学生了解。 书后附录I中有更多仪器及药品取用方法介绍。有条件的可选用。 (07广东)11、将浑浊的河水变澄清,实验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07泰州)8. 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 ) (06宿迁)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外焰内焰焰心a b c ⑴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⑵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⑶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⑷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 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06厦门)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请按要求作答:(1)按要求从以下A—E装置中选择(填装置的序号)。甲同学要用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制取并收集CO2应选择 ;乙同学要收集一瓶O2,应选择 。 (1)BD(2分,各1分);C (2)小松同学改进B装置后,设计出如图(Ⅱ)装置,检查此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3)小松同学使用图(Ⅱ)装置制取CO2,现有①Na2CO3固体;②块状大理石;③稀HCl;④稀H2SO4四种试剂,应选用的试剂是 (填序号);反应进行过程中,关闭该装置中的止水夹a 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根据下图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图A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 判断理由: 。 (2)关闭图B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企部流入烧瓶。试判断: B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 或无法确定) 判断理由: 用仪器A、B和胶管组成装置收集NO(①收集仪器A已经气密性检查;②除水外不能选用其它试剂)。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具体地从化学角度学习、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 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合物、混合物,化学反应,氧化反应,催化剂等),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知识结构 特点 三个课题研究的对象由大到小:空气?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的制取; 由宏观(用途)到微观(反应),再到实际操作。 难度渐深,要求渐高、渐具体。 课题1 空气 几点说明 关于实验2-1的讨论意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客观、相对的认识方法,解除对科学研究的神秘感。 几点说明 组织学生课上或课下阅读、讨论资料“空气质量日报、预报”,将课上讨论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版房屋抵押贷款合同范本.docx VIP
- 基于反作用飞轮和磁力矩器的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分析-analysis of satellite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reaction flywheel and magnetic torque device.docx VIP
- 地贫筛查中的血红蛋白电泳.pptx VIP
- 光电开关HPX-AG系列使用说明书.PDF VIP
- 精神科患者风险的管理.pptx VIP
- 保护女职工权益知识竞赛题库50题(答案).docx VIP
- 盖板涵施工监理细则.pdf VIP
- 迅达3300调试汇总.doc VIP
- (高清版)B-T 19843-2022 工业通风机 射流风机性能试验.pdf VIP
- 冰美人淘宝直播数据复盘.xls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