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泥页岩孔隙结构特征.pdfVIP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泥页岩孔隙结构特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8 2013 2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Vol.40 No.1 文章编号:1000-0747(2013)01-0058-08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泥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1,2,3 1,2,3 4 5 4 1,2,3 黄振凯 ,陈建平 ,薛海涛 ,王义军 ,王民 ,邓春萍 (1. 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4.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5.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前期专项(2011CB2117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2011A-0203 ) 摘要:为了查明泥页岩系统微观孔隙发育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利用扫描电镜及场发射扫描电镜二次电子成像技 术对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泥页岩中的微观孔隙进行了系统观察。该套泥页岩中主要发育了 5 种类型孔隙, 即基质晶间孔、有机质孔、溶蚀孔、粒间孔、晶内孔;此外,还发育大量微米—亚微米级(纳米级)微裂缝,包括 溶蚀缝、充填缝及层间缝3 类。微孔隙和微裂缝构成复杂微裂缝网络-孔隙系统,为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外排驱提供 石油勘探与开发 了有效通道,同时也为残留在页岩中的油气提供了充分的储集空间,对于油气的初次运移以及页岩油气等非常规资 源的储集具有重要意义。图9 表2 参25 关键词:松辽盆地;泥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微裂缝;储集层 中图分类号:TE212.1 文献标识码:A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 shale, Songliao Basin 1,2,3 1,2,3 4 5 4 1,2,3 Huang Zhenkai , Chen Jianping , Xue Haitao , Wang Yijun , Wang Min , Deng Chunping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Beijing 100083, China; 2. 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 Beijing 100083, China; 3. 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Geochemistry , CNPC, Beijing 100083, China; 4.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 Daqing 163318, China; 5. The First Oil Production Plant of Daqing Oil Field Company , Daqing 163000, China) Abstract: To researc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etroleum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micro pores, this paper uses Second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secondary SEM imaging capability in Field Emission SEM (FE-SEM) to characterize shale fr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