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90103-1999针织横机 词汇.pdf

  • 2
  • 0
  • 约1.4万字
  • 约 12页
  • 2017-09-11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期
  •   |  1999-03-09 颁布
  •   |  1999-07-01 实施
  1. 1、本标准文档 共12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2. 2、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4. 4、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查看更多
FZ/T90103-1999 前 台 本标准是根据ISO/TC72纺织机械与附件技术委员会、SC3织造机械分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 准ISO11675:1994《针织横机— 词汇》制定的。本标准等效采用该国际标准。 该国际标准主要是对针织横机的技术术语— 词汇作了定义和规定,与国内通常使用情况定义基 本一致,本标准对该国际标准个别词语作了修正。 本标准从 1999年7月 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原中国纺织总会技术装备部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纺织机械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纺织机械研究所、潭州红旗机器厂、燕兴机械厂、上海第二毛麻机械厂、常熟 练塘颜巷针织机械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施尧训、徐明苏、李俊龙、黄元顺、徐新昌、吴银保。 Fz/T 90103-1999 ISO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 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已确定的标准项目感兴趣,均 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在 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由技术委员会正式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交各成员团体表决,国际标准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 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正式通过。 国际标准ISO 11675是由ISO/TC 72纺织机械与附件技术委员会SC3织造机械分技术委员会制 定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针织横机 词汇 FZ/T90103-1999 eqvISO11675:1994 Flat-bedknittingmachines-Vocabulary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关针织横机技术的术语。 文中简图表示各装置的工作原理,但不代表是唯一的或是最通常的设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FZ/T90029.2-1991 针织用针分类、术语及产品代号编法 舌针术语 3 术语与定义 3.1 针织横机 用于编织针织物的机器,它带有单独运动的成圈机件(例如织针)排列在一个或多个平面针床上,使 一横列上的线圈依次形成。 针织横机可用以下特性更详细地描述: — 机构(例如手动的、动力传动的、自动的); — 结构特征(例如v型或平型配置针床的); — 成圈系统数(例如2系统), — 选针机构(例如机械选针机构或电子选针机构); — 用途(例如羊毛衫、手套)。 3.2 针织横机机构 3.2.1 手动针织横机 由人工操作的针织横机。 3.2.2 动力传动的针织横机 由电动机传动三角座的针织横机或具有半 自动功能的针织横机。 3.2.3 自动针织横机 3.3 针织横机结构特征(根据成圈机件的排列) 3.3.1 v型配I针床针织横机 主要用于生产罗纹织物的针织横机,其成圈机件(如织针)v型交错配f在相对的针床针槽中,每个 编织系统形成一个线圈横列。 3.3.2 平型配置针床针织横机 主要用于生产双反面针织物的针织横机,它有两个相对的针床和相对的互相对准的针槽,成圈机件 (如双头针)在其间通过挺针片从一个针床移动到另一个针床上。每个编织系统形成一个线圈横列。 3.4 侧边和尺寸(见图1、图2 __ 国家纺织工业局1999一03一09批准 1999一07一01实施

文档评论(0)

认证类型官方认证
认证主体北京标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06773390549L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